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 农民工就业结构变迁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3. 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工就业结构变迁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创新点 | 第18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一)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19-21页 |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19页 |
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 | 第19-20页 |
3. 钱纳里——塞尔奎因模式 | 第20页 |
4. 霍夫曼定律 | 第20-21页 |
(二)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21-24页 |
1.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22-23页 |
3. 托达罗劳动力流动模式 | 第23-24页 |
(三) 产业结构演进对就业结构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24-27页 |
1.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转变 | 第24-25页 |
2.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变化 | 第25页 |
3. 产业梯度推进与区际产业结构的变化 | 第25-27页 |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现状 | 第27-39页 |
(一)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1.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 第27-29页 |
2. 山东省各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现状 | 第29-31页 |
3. 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二) 山东省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1. 山东省促进农民工就业的背景 | 第33-34页 |
2. 山东省农民工三次产业就业现状 | 第34-35页 |
3. 山东省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现状 | 第35-37页 |
4. 山东农民工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四、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影响实证分析 | 第39-53页 |
(一)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影响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1.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第40页 |
(二)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6页 |
1.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41页 |
2. 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 | 第41-45页 |
3.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影响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三)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协调性分析 | 第46-53页 |
1. 结构偏离度和结构变化协同分析 | 第46-50页 |
2. 山东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 第50-53页 |
五、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53-61页 |
(一)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特征 | 第53-55页 |
1. 第一产业导致农民工就业出现“挤出”效应 | 第53页 |
2. 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中的农民工就业数量多 | 第53-54页 |
3. 第三产业在农民工就业方面的潜力较大但是发展情况不利 | 第54-55页 |
4. 第一产业对农民工就业存在负向影响,第二、三产业对农民工就业存在正向影响 | 第55页 |
(二)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原因分析 | 第55-61页 |
1. 技术进步 | 第55-56页 |
2. 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 | 第56-57页 |
3. 农民工自身问题 | 第57-58页 |
4. 户籍制度 | 第58页 |
5. 金融危机 | 第58-59页 |
6. 城镇化的推进 | 第59页 |
7. 其他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1. 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的认识,制定统筹方针 | 第62-64页 |
2. 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第64页 |
3. 农民工就业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