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比离心压气机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注释表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1.2 离心压气机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32页 |
1.2.1 流动结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2.2 设计方法进展及新型设计技术 | 第23-30页 |
1.2.3 高压比离心压气机进展 | 第30-32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 第34-42页 |
2.1 计算软件介绍 | 第34页 |
2.2 模拟对象选择 | 第34-35页 |
2.3 模拟条件设置 | 第35-37页 |
2.3.1 网格设置 | 第35-36页 |
2.3.2 计算条件设置 | 第36-37页 |
2.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2.4.1 性能曲线对比 | 第37页 |
2.4.2 流场细节分析 | 第37-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离心压气机初步设计 | 第42-64页 |
3.1 初步设计流程 | 第42页 |
3.2 设计方案筛选 | 第42-47页 |
3.2.1 气动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3.2.2 筛选准则的确定 | 第46-47页 |
3.3 初步性能分析 | 第47-59页 |
3.3.1 基于相似准则的性能预测 | 第47页 |
3.3.2 基于损失模型的性能预测 | 第47-50页 |
3.3.3 基于数学模型的性能预测 | 第50-54页 |
3.3.4 本文采用的性能预测方法 | 第54-56页 |
3.3.5 预测方法的验证 | 第56-59页 |
3.4 压比9.5离心压气机叶轮初步设计 | 第59-62页 |
3.4.1 参数预选 | 第59页 |
3.4.2 方案筛选 | 第59-61页 |
3.4.3 性能预测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造型设计及叶轮结构设计 | 第64-85页 |
4.1 造型设计 | 第64-66页 |
4.1.1 子午流道设计 | 第64-65页 |
4.1.2 叶片设计 | 第65-66页 |
4.2 叶轮的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4.3 分流叶片对叶轮性能的影响 | 第69-75页 |
4.3.1 分流叶片的布置方案 | 第69-70页 |
4.3.2 性能曲线比较 | 第70-71页 |
4.3.3 流场细节分析 | 第71-75页 |
4.4 叶片入口掠度对叶轮性能的影响 | 第75-84页 |
4.4.1 入口掠型方案 | 第75-76页 |
4.4.2 叶片入口前掠 | 第76-80页 |
4.4.3 叶片入口后掠 | 第80-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扩压器设计 | 第85-105页 |
5.1 扩压器介绍及设计目标 | 第85-86页 |
5.2 径向扩压器设计及分析 | 第86-100页 |
5.2.1 叶轮出口流动状态 | 第86-87页 |
5.2.2 径向扩压器的设计准则 | 第87-88页 |
5.2.3 径向扩压器的设计 | 第88-97页 |
5.2.4 入口安装角的设定 | 第97-100页 |
5.3 弯道设计及分析 | 第100-103页 |
5.3.1 流经弯道的气流角变换 | 第100-102页 |
5.3.2 弯道及其后的轴流通道速度场变化 | 第102-103页 |
5.4 轴向扩压器的设计 | 第103-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6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