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严光俊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 第13-19页 |
1.导师严光俊教授简介 | 第13页 |
2.古代医家对脾胃的通降理论进行论述 | 第13页 |
3.现代医家对脾胃的通降理论进行阐述和发展 | 第13-15页 |
4.导师严光俊教授对脾胃通降理论的认识及“治胃通降十三法”的提出 | 第15-17页 |
5.导师严光俊教授治疗CAG的基本诊治观念 | 第17-19页 |
5.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第17-18页 |
5.2 四诊合参的基础上,重视舌象变化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严光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研究 | 第19-55页 |
1.资料来源 | 第19页 |
2.诊断标准 | 第19-22页 |
2.1 胃镜诊断标准 | 第19页 |
2.2 病理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 第20-21页 |
2.4 病例入选标准 | 第21页 |
2.5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3.临床信息采集 | 第22页 |
4.研究方法 | 第22页 |
5.数据录入 | 第22-23页 |
6.研究结果 | 第23-52页 |
6.1 性别 | 第23页 |
6.2 年龄 | 第23-24页 |
6.3 症状 | 第24-26页 |
6.4 舌象 | 第26-27页 |
6.5 脉象 | 第27页 |
6.6 证型 | 第27-28页 |
6.7 治则治法 | 第28页 |
6.8 用药规律 | 第28-30页 |
6.9 用药分类统计 | 第30-32页 |
6.10 各个证型用药情况 | 第32-48页 |
6.11 用药剂量均值 | 第48-49页 |
6.12 用药关联分析 | 第49-52页 |
7.讨论 | 第52-54页 |
7.1 严光俊教授对CAG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52-53页 |
7.2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8.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综述 中医名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 第57-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