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人物专题片概述 | 第12-14页 |
(一)人物专题片含义 | 第12页 |
(二)人物专题片分类 | 第12-14页 |
二、专题片人物表达特性 | 第14-16页 |
(一)人物表达紧扣真实性 | 第14页 |
(二)人物诠释多元化 | 第14-15页 |
(三)人物呈现深度性 | 第15页 |
(四)人物塑造具有艺术性 | 第15-16页 |
三、《大山里的年轻人》人物表达手法 | 第16-26页 |
(一)人物与主题的选择 | 第16-17页 |
1.深入调查,全面挖掘人物 | 第16-17页 |
2.围绕人物特性,确定主题表达 | 第17页 |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突出人物情感 | 第17-19页 |
1.打破时间顺序,突出对比性 | 第18页 |
2. 注重人物心理剖析,展现人物内心变化 | 第18-19页 |
(三)画面影像与人物主题的一致性 | 第19-22页 |
1.细节刻画人物特征 | 第19-20页 |
2.环境渲染人物情感 | 第20-21页 |
3.色彩象征表达人物内心 | 第21-22页 |
(四)声音增强人物艺术感染力 | 第22-23页 |
1.音响真实再现工作环境 | 第22-23页 |
2.音乐辅助完善影片情感表达 | 第23页 |
(五)蒙太奇对人物的造型作用 | 第23-26页 |
1.抒情蒙太奇的情绪感染力 | 第23-24页 |
2.隐喻蒙太奇的具象化处理 | 第24-26页 |
四、《大山里的年轻人》声画呈现方式对人物表达的作用 | 第26-30页 |
(一)标清成像体现人物质朴 | 第26页 |
(二)4:3 画幅贴合影片风格 | 第26-27页 |
(三)采访同期声的特殊呈现形式 | 第27页 |
(四)无解说词风格强化人物真实性 | 第27-30页 |
结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8页 |
附录A 《大山里的年轻人》截图 | 第34-35页 |
附录B 文本文案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