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大小矾山—包围山地区成矿要素及找矿方向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论文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4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7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7-19页 |
2.2.1 下侏罗统梨山组 | 第18页 |
2.2.2 上侏罗统南园组 | 第18页 |
2.2.3 下白垩统黄坑组 | 第18页 |
2.2.4 下白垩统寨下组 | 第18-19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9-20页 |
2.3.1 北西向断裂 | 第19-20页 |
2.3.2 北东向断裂 | 第20页 |
2.3.3 近东西向断裂 | 第20页 |
2.3.4 南北向断裂 | 第20页 |
2.4 侵入岩 | 第20-21页 |
2.5 区域矿产特征 | 第21-24页 |
2.5.1 斑岩型 | 第22页 |
2.5.2 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 第22页 |
2.5.3 火山喷发?沉积型 | 第22-23页 |
2.5.4 岩浆热液型 | 第23-24页 |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要素研究 | 第24-61页 |
3.1 包围山钼多金属矿床 | 第24-39页 |
3.1.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5-26页 |
3.1.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28页 |
3.1.3 样品分析及测试 | 第28-35页 |
3.1.4 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 第35页 |
3.1.5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 第35-37页 |
3.1.6 成矿要素的提取 | 第37-39页 |
3.2 大小矾山铜多金属矿化点 | 第39-61页 |
3.2.1 大小矾山火山机构特征 | 第40-47页 |
3.2.2 大矾山铁锰质矿化带特征 | 第47-48页 |
3.2.3 与紫金山铜金矿田的对比研究 | 第48-57页 |
3.2.4 成矿要素的对比 | 第57-58页 |
3.2.5 成矿模式 | 第58-61页 |
第4章 成矿要素综合推断 | 第61-64页 |
4.1 地层要素 | 第61页 |
4.2 构造要素 | 第61-62页 |
4.3 岩浆岩要素 | 第62-64页 |
第5章 综合信息处理 | 第64-76页 |
5.1 综合信息处理 | 第64-68页 |
5.1.1 地磁数据处理 | 第64-66页 |
5.1.2 化探数据处理 | 第66-68页 |
5.2 重点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处理 | 第68-76页 |
5.2.1 激电信息 | 第68-72页 |
5.2.2 化探异常解译 | 第72-73页 |
5.2.3 遥感蚀变处理及解译 | 第73-76页 |
第6章 找矿方向 | 第76-84页 |
6.1 小矾山成矿预测区 | 第77-78页 |
6.2 大矾山成矿预测区 | 第78-80页 |
6.3 包围山成矿预测区 | 第80-82页 |
6.4 小芹山成矿预测区 | 第82-8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