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关于农村财政投融资问题的研究--改革方案的政策建议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第13-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一) 现实背景第13页
  (二) 理论背景第13-14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一) 研究目的第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16页
  (一) 基本研究方法第15页
  (二) 本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四、财政投融资理论依据第16-19页
  (一) 市场经济理论第16页
  (二)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理论第16-17页
  (三)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理论第17页
  (四) 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第17页
  (五) 融资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第17-19页
第一部分 农村财政投融资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第19-28页
 一、我国农村财政投融资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一) 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第19页
  (二) 78 到94 年财政体制改革第19-20页
  (三) 94 年到二十世纪末第20页
  (四) 新世纪新农村建设时期第20-21页
 二、我国农村财政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1-28页
  (一) 财政支农资金有待提高第21-22页
  (二) 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第22-23页
  (三) 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第23-24页
  (四) 农村财政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第24-25页
  (五) 农村财政投融资监督体系缺乏约束力第25-28页
第二部分 农村财政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28-35页
 一、农村财政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思想第28-30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28-29页
  (二)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第29页
  (三) 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第29-30页
  (四) 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第30页
  (五) 坚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第30页
 二、农村财政投融资改革的基本原则第30-32页
  (一) 政策性和社会性统一原则第30-31页
  (二) 坚持科学规划与量力而行原则第31页
  (三)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第31页
  (四) 依法理财原则第31-32页
 三、农村财政投融资改革的路径选择第32-35页
  (一) 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农村财政投融资框架第32-33页
  (二) 以政策性金融为支点,再造农村金融体系第33-34页
  (三) 以财政支出为支撑,改善财政支农行为第34-35页
第三部分 扩大农村财政投融资规模第35-39页
 一、增加财政预算对农业的投入第35-36页
  (一) 保持财政支农的稳定增长第35页
  (二) 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第35-36页
 二、完善公债稳定投入农业制度第36-37页
  (一) 建立国债稳定投入农业制度第36页
  (二) 完善地方债券制度第36-37页
 三、加大以工辅农力度第37-38页
 四、财政投融资规模预期第38-39页
第四部分 促进财政投融资支农资金结构调整第39-43页
 一、财政支农结构调整第39-40页
  (一)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第39页
  (二) 转变政府职能,引导资金投入农业第39-40页
 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第40-42页
  (一) 合理确定财政支农的优先次序第40页
  (二) 调整财政农业基础设施的内部结构第40-41页
  (三) 重视农业科技投入,逐渐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投资第41-42页
 三、加大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投入第42-43页
第五部分 提高农村财政投融资资金使用效果第43-49页
 一、提高财政投融资资金到位率第43-44页
  (一) 从源头上保障资金的到位第43页
  (二) 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第43-44页
 二、保障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第44-45页
  (一)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第44页
  (二) 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第44-45页
  (三)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第45页
 三、合理配置农村财政投融资资金第45-49页
  (一) 以财政投融资政策性为主第45-46页
  (二) 加快建立粮食生产支持体系第46-48页
  (三) 兼顾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第48-49页
第六部分 健全农村财政投融资体制与体系第49-56页
 一、拓宽财政投融资渠道第49-51页
  (一) 开辟多渠道的政策性资金来源第49-50页
  (二) 开辟多渠道的社会性资金来源第50-51页
 二、扩大财政投资农业的范围第51-52页
  (一) 以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财政投融资农业投资运作的首要对象第52页
  (二) 把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财政投融资农业运作的重点第52页
  (三) 把加大农业科研、科学技术推广,作为财政投融资创新的突破口第52页
 三、完善农村财政投融资监督管理体系第52-56页
  (一) 纵向式监督管理体系第53-54页
  (二) 横向式监督管理体系第54-56页
第七部分 构建农村财政投融资机构第56-62页
 一、我国农村财政投融资机构的重塑第56-58页
  (一) 健全和规范中央农村财政投融资运作组织机构第56-58页
  (二) 规范和创新地方政府投融资第58页
 二、创新农村财政投融资运作方式第58-62页
  (一) 支持农村急需产品的发展第58-59页
  (二) 实施“拓荒计划”,组建“虚拟集团”第59-60页
  (三) 充分发挥投资银行业的作用激活现有的资本市场第60页
  (四)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有效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4页
 一、本文总结第62-63页
 二、本文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财政违约风险研究--兼议金融危机对财政违约风险的影响
下一篇: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研究--以山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