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气液两相流动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 第10-1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偏心回转油气混输泵的工作原理及动力特性研究 | 第13-35页 |
2.1 偏心回转油气混输泵简介 | 第13-19页 |
2.1.1 泵的结构特点 | 第13-15页 |
2.1.2 泵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1.3 流量计算 | 第16-19页 |
2.2 动力特性研究 | 第19-28页 |
2.2.1 运动模型分析 | 第19-22页 |
2.2.2 受力模型分析 | 第22-28页 |
2.3 主要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8-34页 |
2.3.1 工作容积变化时主要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2.3.2 工作容积不变时主要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偏心回转油气混输泵外特性试验研究 | 第35-44页 |
3.1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35页 |
3.2 试验装置 | 第35-37页 |
3.3 试验原理 | 第37-38页 |
3.4 试验方案 | 第38页 |
3.5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3.6 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3.7 外特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3页 |
3.7.1 在纯液工况下的外特性曲线 | 第40-41页 |
3.7.2 不同进口含气率下的外特性曲线 | 第41-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混输泵腔内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结果验证 | 第44-57页 |
4.1 流动模型的简化 | 第44-45页 |
4.2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4.2.1 网格生成 | 第45-46页 |
4.2.2 网格无关性检验 | 第46页 |
4.3 动网格方法 | 第46-50页 |
4.4 两相流控制方程、设置边界条件 | 第50-53页 |
4.4.1 质量、动量守恒控制方程 | 第50页 |
4.4.2 湍流模型 | 第50-51页 |
4.4.3 近壁面处理 | 第51页 |
4.4.4 多相流模型 | 第51-52页 |
4.4.5 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4.5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第53-56页 |
4.5.1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5.2 纯液工况下轴功率的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4.5.3 含气率为75%工况下轴功率的对比分析 | 第55页 |
4.5.4 含气率为75%工况下流量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4.5.5 含气率为75%工况下效率的对比分析 | 第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偏心回转油气混输泵内部流场分析及参数优化 | 第57-69页 |
5.1 泵腔内的流场 | 第57-63页 |
5.1.1 泵腔内的流场分布 | 第57-58页 |
5.1.2 泵腔内的压力分布 | 第58-59页 |
5.1.3 相态分布分析 | 第59-61页 |
5.1.4 对称面速度矢量分析 | 第61-63页 |
5.2 不同含气率对混输泵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偏心回转油气混输泵的参数优化 | 第64-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