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成像测井自动识别和定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电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电成像测井孔洞自动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缝洞定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图像匹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电成像测井图像生成和处理方法 | 第14-29页 |
·电成像测井原理 | 第14-20页 |
·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 | 第14-15页 |
·电成像测井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电成像测井处理用到的数据信息 | 第16-20页 |
·电成像图像的色度标定 | 第20-21页 |
·静态色度标定 | 第20页 |
·动态色度标定 | 第20-21页 |
·电成像图像的生成与显示 | 第21-24页 |
·电成像图像的色谱 | 第22-23页 |
·电成像图像显示 | 第23-24页 |
·电成像图像处理方法 | 第24-29页 |
·图像增强 | 第24-26页 |
·图像滤波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电成像测井资料的裂缝自动识别与解释评价 | 第29-45页 |
·Hough变换 | 第29-34页 |
·Hough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Hough变换识别正弦曲线 | 第30-34页 |
·裂缝自动识别 | 第34-41页 |
·裂缝的类型 | 第35页 |
·真假裂缝的鉴别 | 第35-37页 |
·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鉴别 | 第37-38页 |
·斜交缝的识别 | 第38-40页 |
·其他类型裂缝的识别 | 第40-41页 |
·裂缝定量解释评价 | 第41-45页 |
第四章 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孔洞自动识别与解释评价 | 第45-60页 |
·电成像图像的分割 | 第45-47页 |
·目标编号标记及轮廓提取 | 第47-50页 |
·目标编号标记法 | 第47-48页 |
·轮廓跟踪提取 | 第48-50页 |
·Freeman编码 | 第50-54页 |
·孔洞的识别及定量解释评价 | 第54-60页 |
·孔洞在电成像图上的特征 | 第54页 |
·孔洞的识别及参数计算 | 第54-60页 |
第五章 电成像人机交互识别研究 | 第60-65页 |
·人机交互识别斜交缝 | 第60-62页 |
·三次B样条函数 | 第60-61页 |
·正弦曲线最小二乘法拟合 | 第61-62页 |
·人机交互识别孔洞 | 第62-63页 |
·人工交互识别其他地质现象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电成像图像模板匹配识别岩性初探 | 第65-77页 |
·模板匹配识别思路 | 第65页 |
·模板分类及模板创建 | 第65-67页 |
·模板的分类 | 第65页 |
·模板的创建及管理 | 第65-67页 |
·模板匹配识别 | 第67-77页 |
·特征的提取及计算 | 第67-70页 |
·匹配和识别 | 第70-77页 |
第七章 实例分析 | 第77-84页 |
·斜交缝识别 | 第77-79页 |
·孔洞自动识别 | 第79-82页 |
·模板匹配识别岩性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