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 第10-11页 |
2.实验类科普节目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一、实验类科普节目概述 | 第14-18页 |
(一)电视节目形态概念解析 | 第14页 |
(二)实验类科普节目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电视科普类节目的界定 | 第14-15页 |
2.实验类科普节目的界定 | 第15页 |
3.实验类科普节目的基本元素 | 第15-16页 |
(三)中美实验类科普节目的发展概述 | 第16-18页 |
二、中美实验类科普节目元素对比 | 第18-40页 |
(一)主持人比较 | 第18-21页 |
1.主持人文化背景差异 | 第18-20页 |
2.主持人搭档设置差异 | 第20-21页 |
(二)嘉宾比较 | 第21-23页 |
1.知名人物在选取范围上的差异 | 第21-22页 |
2.专家学者在节目中表现方式的差异 | 第22-23页 |
(三)节目选题比较 | 第23-27页 |
(四)节目形式比较 | 第27-28页 |
(五)叙事结构比较 | 第28-29页 |
(六)画面比较 | 第29-32页 |
1.镜头运用情况差异 | 第29-31页 |
2.动画呈现方式差异 | 第31-32页 |
(七)声音比较 | 第32-40页 |
1.解说词在口语化、人称形式、与同期声关系上的差异 | 第32-37页 |
2.音乐与画面契合度的差异 | 第37-38页 |
3.音响丰富程度的差异 | 第38-40页 |
三、中国实验类科普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40-48页 |
(一)中国实验类科普节目的不足 | 第40-43页 |
1.实验验证环节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 第40-41页 |
2.形式雷同,内容同质化 | 第41页 |
3.节目制作粗糙敷衍 | 第41-42页 |
4.主持人科学素养水平不高,缺乏品牌效应 | 第42-43页 |
(二)中国实验类科普节目的发展策略 | 第43-48页 |
1.打造科学品质 | 第43-44页 |
2.创新节目形式,细分题材领域 | 第44-45页 |
3.提升节目制作水准 | 第45-46页 |
4.加强主持人科学内涵,塑造主持人品牌价值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