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整机方案研究 | 第16-22页 |
| 2.1 通用带式输送机概述 | 第16-17页 |
| 2.2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方案设计 | 第17-21页 |
| 2.2.1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分析 | 第17页 |
| 2.2.2 输送带的设计要求 | 第17页 |
| 2.2.3 自动张紧设计分析 | 第17-19页 |
| 2.2.4 可控启动装置 | 第19页 |
| 2.2.5 多电机功率平衡控制研究 | 第19页 |
| 2.2.6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监控设计分析 | 第19-20页 |
| 2.2.7 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多点驱动输送带设计计算 | 第22-43页 |
| 3.1 概述 | 第22-25页 |
| 3.2 多点驱动的阻力和张力计算 | 第25-38页 |
| 3.2.1 圆周驱动力计算 | 第25-26页 |
| 3.2.2 主要阻力计算 | 第26-28页 |
| 3.2.3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 第28-30页 |
| 3.2.4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 第30-31页 |
| 3.2.5 倾斜阻力计算 | 第31页 |
| 3.2.6 各特性点张力计算 | 第31-38页 |
| 3.3 多点驱动的最大张力和功率的分析 | 第38-40页 |
| 3.3.1 张力分析 | 第38页 |
| 3.3.2 功率分析 | 第38-40页 |
| 3.4 多点驱动的功率分配 | 第40-42页 |
| 3.4.1 输送带不打滑条件 | 第40-41页 |
| 3.4.2 输送带下垂度校核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控制与监测 | 第43-52页 |
| 4.1 概述 | 第43页 |
| 4.2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启动与控制 | 第43页 |
| 4.3 煤矿带式输送机 | 第43-45页 |
| 4.4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设计 | 第45-47页 |
| 4.4.1 拉紧装置 | 第45-46页 |
| 4.4.2 设备安装及连接 | 第46-47页 |
| 4.4.3 其它 | 第47页 |
| 4.5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 | 第47页 |
| 4.5.1 逆止装置 | 第47页 |
| 4.5.2 制动装置 | 第47页 |
| 4.6 多点驱动控制系统 | 第47-48页 |
| 4.6.1 煤矿带式输送机供配电及控制 | 第47-48页 |
| 4.6.2 控制方案与分析 | 第48页 |
| 4.6.3 变频器选择及参数设置 | 第48页 |
| 4.7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行监测 | 第48-50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