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沙门氏菌的介绍 | 第10-11页 |
1.2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 | 第11-12页 |
1.3 马流产沙门氏菌特征 | 第12页 |
1.4 马流产沙门氏菌毒力和致病性 | 第12-15页 |
1.4.1 毒力岛 | 第12-14页 |
1.4.2 内毒素和外毒素 | 第14页 |
1.4.3 菌毛 | 第14-15页 |
1.5 沙门氏菌鞭毛蛋白 | 第15-17页 |
1.6 鞭毛蛋白的免疫原性 | 第17-19页 |
1.7 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 第19-21页 |
1.8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马流产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jB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2-30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菌种与质粒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细菌的培养 | 第23页 |
2.2.2 分离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3 引物的合成 | 第24页 |
2.2.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4页 |
2.2.5 fljB的PCR产物回收 | 第24-25页 |
2.2.6 载体质粒的提取 | 第25页 |
2.2.7 pET-28a-fljB表达载体构建 | 第25-26页 |
2.2.8 细菌的转化 | 第26页 |
2.2.9 pET-28a-fljB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6页 |
2.2.10 XJMS-97株fljB基因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2.3.1 fljB基因的PCR扩增 | 第27页 |
2.3.2 重组质粒pET-28a-fljB双酶切鉴定 | 第27页 |
2.3.3 不同沙门氏菌fljB的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马流产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jB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30-36页 |
3.1 材料 | 第30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30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2.1 fljB重组体的转化 | 第30-31页 |
3.2.2 fljB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诱导时间的优化 | 第31页 |
3.2.3 fljB重组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1-32页 |
3.2.4 fljB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2页 |
3.2.5 Western blotting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3.3.1 fljB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测结果 | 第33页 |
3.3.2 目的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33-34页 |
3.3.3 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3.4 讨论 | 第35-36页 |
第4章 马流产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j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41页 |
4.1 材料 | 第36-37页 |
4.1.1 蛋白及实验动物 | 第36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2.1 抗原乳化 | 第37页 |
4.2.2 实验动物免疫 | 第37页 |
4.2.3 免疫小鼠血清中fljB抗体的检测 | 第37-38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