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1.2.1 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 | 第10-11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石油井架承载能力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 | 第12-16页 |
| 1.3.1 在役石油井架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含损伤和缺陷石油井架承载力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石油钻机井架结构损伤及半刚性连接基础理论研究 | 第18-32页 |
| 2.1 石油钻机井架结构损伤及初始缺陷综述 | 第18-19页 |
| 2.2 杆件截面锈蚀损伤以及初弯曲的等效处理 | 第19-22页 |
| 2.2.1 杆件截面锈蚀损伤的等效处理 | 第20-21页 |
| 2.2.2 杆件初弯曲损伤的等效处理 | 第21-22页 |
| 2.3 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等效处理 | 第22-31页 |
| 2.3.1 确定节点初始刚度的组件法 | 第22-23页 |
| 2.3.2 梁柱连接柱节点各组件刚度的确定 | 第23-29页 |
| 2.3.3 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 | 第29-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考虑杆件损伤的梁柱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特性研究 | 第32-53页 |
| 3.1 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的本构模型 | 第32-36页 |
| 3.2 梁柱节点弯矩-转角特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6-47页 |
| 3.2.1 梁柱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3.2.2 加载求解及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3.2.3 弯矩-转角曲线的绘制与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1-47页 |
| 3.3 杆件截面锈蚀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3.1 梁截面锈蚀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47页 |
| 3.3.2 柱截面锈蚀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4 杆件初弯曲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48-52页 |
| 3.4.1 梁初弯曲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 3.4.2 柱初弯曲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考虑半刚性连接及损伤特性的井架静力学分析 | 第53-65页 |
| 4.1 ANSYS中井架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 4.1.1 杆件截面锈蚀在整体模型中的程序实现 | 第53页 |
| 4.1.2 杆件初弯曲在整体模型中的程序实现 | 第53页 |
| 4.1.3 节点刚度变化在整体模型中的程序实现 | 第53-55页 |
| 4.2 考虑节点半刚性及损伤特性井架的静力学分析 | 第55-64页 |
| 4.2.1 载荷确定及分布 | 第55-57页 |
| 4.2.2 无损伤缺陷井架静力计算 | 第57-62页 |
| 4.2.3 杆件损伤情况下的井架静力计算 | 第62-6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考虑半刚性连接及损伤特性的井架动力特性研究 | 第65-82页 |
| 5.1 考虑半刚性连接及损伤特性的井架模态分析 | 第65-69页 |
| 5.1.1 井架结构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 5.1.2 井架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66-69页 |
| 5.2 井架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9-76页 |
| 5.2.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69-72页 |
| 5.2.2 瞬态动力学分析步骤 | 第72-74页 |
| 5.2.3 瞬态动力学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 5.3 井架谐响应分析 | 第76-80页 |
| 5.3.1 谐响应分析理论 | 第76页 |
| 5.3.2 井架谐响应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