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架空线路线夹系统的运行及剩余寿命管理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耐张线夹简介及其分类第16-18页
        1.2.1 螺栓型耐张线夹第17页
        1.2.2 楔形耐张线夹第17页
        1.2.3 压缩型耐张线夹第17-18页
    1.3 耐张线夹的腐蚀第18-21页
        1.3.1 金属腐蚀的定义及分类第18-19页
        1.3.2 大气腐蚀过程及机理第19-21页
        1.3.3 耐张线夹腐蚀研究现状第21页
    1.4 电介质的击穿失效第21-26页
        1.4.1 电介质击穿的简介及分类第21-23页
        1.4.2 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1.4.3 耐张线夹失效研究现状第26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6-28页
        1.5.1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6-27页
        1.5.2 论文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8-3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8-30页
        2.1.2 实验设备第30-32页
    2.2 实验方法及原理第32-35页
        2.2.1 加速腐蚀试验法第32-33页
        2.2.2 金相分析法第33页
        2.2.3 扫描电镜与EDS分析第33-35页
第三章 耐张线夹失效机理的研究第35-47页
    3.1 宏观分析第35-39页
    3.2 金相分析第39-40页
    3.3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第40-44页
    3.4 3D形貌分析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耐张线夹腐蚀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47-59页
    4.1 腐蚀速率的表征第47-49页
        4.1.1 金属腐蚀速率的质量指标V第47页
        4.1.2 金属腐蚀速率的深度指标V_L第47页
        4.1.3 金属腐蚀速率的电流指标i_a第47-48页
        4.1.4 金属腐蚀速率的力学性能指标V_M第48页
        4.1.5 本文选用的腐蚀速率指R_p第48-49页
    4.2 耐张线夹腐蚀速率第49-52页
    4.3 耐张线夹腐蚀后形貌分析第52-54页
        4.3.1 宏观形貌第52页
        4.3.2 微观形貌及能谱第52-54页
    4.4 腐蚀速率影响因素研究第54-58页
        4.4.1 腐蚀液pH值第54-56页
        4.4.2 腐蚀液温度第56-57页
        4.4.3 压接压力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耐张线夹剩余寿命模型建立第59-70页
    5.1 线夹电阻与温度模型第59-60页
    5.2 温升实验第60-64页
        5.2.1 实验材料及条件第60-61页
        5.2.2 试验方法第61页
        5.2.3 实验结果第61-63页
        5.2.4 加速腐蚀当量的确定第63-64页
    5.3 耐张线夹临界失效判据第64-66页
        5.3.1 耐张线夹失效判据的选取第64-65页
        5.3.2 耐张线夹临界失效温度的计算第65-66页
    5.4 线夹剩余寿命经验公式第66-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速相似性形态研究及其在短期风速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DC-DC稳压变换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