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过失犯归责的判定标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一、过失犯归责的概述第12-22页
    (一)过失犯归责的含义第12-13页
        1.过失犯的含义第12页
        2.过失犯归责的含义第12-13页
    (二)过失犯归责的原因——违法性第13-18页
        1.过失犯为何具有违法性第13-14页
        2.过失犯违法性的本质第14-18页
    (三)义务违反与危害结果的关系第18-22页
        1.诸说之争第18-20页
        2.本文观点第20-22页
二、传统过失犯归责的判定标准第22-30页
    (一)客观归责理论第22-24页
        1.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第22-23页
        2.制造法不允许的风险第23页
        3.实现法不允许的风险第23-24页
    (二)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第24-25页
        1.案例回顾第24页
        2.归责思路第24-25页
        3.理论依据第25页
    (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第25-26页
        1.案例回顾第25-26页
        2.审查重点第26页
    (四)假定因果关系理论第26-28页
        1.案例回顾第26-27页
        2.适用范围第27-28页
    (五)风险升高理论第28-30页
        1.案例回顾第28-29页
        2.归责思路第29-30页
三、传统过失犯归责判定标准的不足第30-38页
    (一)理论缺陷第30-34页
        1.客观归责理论的缺陷第30-31页
        2.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缺陷第31-32页
        3.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缺陷第32页
        4.假定因果关系理论的缺陷第32-33页
        5.风险升高理论的缺陷第33-34页
    (二)实务困境第34-38页
        1.按照过失犯处理,行为人有罪第34-35页
        2.按照不可抗力处理,行为人无罪第35-38页
四、过失犯归责判定标准的新探索第38-46页
    (一)以合义务替代行为构建因果关系流程论第38-44页
        1.何为合义务替代行为第38-39页
        2.合义务替代行为的选择标准第39-40页
        3.以合义务替代行为构建因果关系流程第40页
        4.是否造成相同的危害后果第40-43页
        5.对该论的评析第43-44页
    (二)以相对人行为的介入程度构建责任分配机制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毒驾驶行为入刑的法律思考
下一篇:抢劫罪的司法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