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潘年英及其作品简介 | 第10-13页 |
心系故乡的游子 | 第12页 |
关怀现实的学者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潘年英作品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文学视角下的研究 | 第15-16页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研究 | 第16-18页 |
文学人类学视角下的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文学人类学写作兴起的理论探源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民族志的表述危机与文学转向 | 第22-26页 |
第二节 文学对人类学的倚重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文学与人类学的互动——文学人类学写作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潘年英“人类学笔记”系列 | 第31-43页 |
第一节 潘年英与文学人类学的结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聚焦故乡盘村——微观地域书写 | 第32-35页 |
第三节 聆听侗族歌谣——展现民族心性 | 第35-38页 |
第四节 回首童年光阴——记录民族历史 | 第38-41页 |
第五节 注目现今态势——求索民族未来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潘年英“人类学笔记”系列的特点和意义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写作过程和方式的民族志性质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审美性与知识性的二维并存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传统民族文化的生态博物馆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