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1页 |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0.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0.3 研究思路 | 第9页 |
0.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9-11页 |
第一章 油田地质概况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 | 第12-15页 |
2.1 地层特征 | 第12-13页 |
2.2 油层组划分及单砂层对比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 | 第15-18页 |
3.1 断裂特点 | 第15-16页 |
3.2 构造形态 | 第16-18页 |
第四章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 第18-24页 |
4.1 岩性特征 | 第18-19页 |
4.2 沉积特征 | 第19-20页 |
4.3 沉积微相类型 | 第20-24页 |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24-39页 |
5.1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24-30页 |
5.1.1 层内非均质性 | 第24-26页 |
5.1.2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26-30页 |
5.2 层间非均质性 | 第30-31页 |
5.3 平面非均质性 | 第31-34页 |
5.3.1 砂体的几何形态及连通特征 | 第31-32页 |
5.3.2 孔隙度、渗透率、砂岩厚度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 第32-33页 |
5.3.3 砂体平面分布特点 | 第33-34页 |
5.4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4-35页 |
5.5 微观孔隙结构 | 第35-36页 |
5.5.1 孔隙类型及其分布 | 第35页 |
5.5.2 喉道类型及其分布 | 第35-36页 |
5.5.3 孔喉大小及配置关系 | 第36页 |
5.6 储层分类 | 第36-39页 |
5.6.1 孔隙结构分类参数的确定 | 第36页 |
5.6.2 分类标准 | 第36-37页 |
5.6.3 储层分类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储层地质建模—以枣1281断块为例 | 第39-42页 |
6.1 建模思路 | 第39-40页 |
6.2 建模步骤 | 第40-42页 |
6.2.1 基础数据整理 | 第40页 |
6.2.2 砂体骨架模型 | 第40页 |
6.2.3 属性模型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