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2章 理论研究基础第19-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低碳第19-20页
        2.1.2 低碳经济第20-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2页
        2.2.2 外部效应理论第22-23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4 政府管制理论第24-25页
第3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第25-47页
    3.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第25-42页
        3.1.1 强制性政策第26-27页
        3.1.2 引导性政策第27-36页
        3.1.3 市场性政策第36-42页
    3.2 以济南为例研究地方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第42-47页
        3.2.1 强制性政策第42-43页
        3.2.2 引导性政策第43-46页
        3.2.3 市场政策第46-47页
第4章 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公共政策中的问题和不足第47-53页
    4.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形势第47-50页
        4.1.1 机遇与挑战并存第47页
        4.1.2 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第47-49页
        4.1.3 面临国际巨大压力第49-50页
    4.2 低碳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4.2.1 低碳法律缺位明显第50页
        4.2.2 低碳政策针对性偏弱第50页
        4.2.3 不同类型政策缺乏协调性第50-51页
    4.3 低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不足第51-53页
        4.3.1 选择性执行政策第51页
        4.3.2 缺乏有效监督考核第51-52页
        4.3.3 信息公开宣传缺乏第52-53页
第5章 国外典型低碳经济发展公共政策第53-61页
    5.1 政策的顶层设计第53-54页
        5.1.1 美国的政策经验第53-54页
        5.1.2 澳大利亚的政策经验第54页
    5.2 财税政策的设计第54-57页
        5.2.1 美国的政策设计第54-55页
        5.2.2 日本的政策设计第55-57页
    5.3 科技支持政策的运用第57页
        5.3.1 美国的经验做法第57页
        5.3.2 日本的经验做法第57页
    5.4 法律法规支持第57-58页
        5.4.1 美国的政策立法第57-58页
        5.4.2 日本的政策立法第58页
        5.4.3 印度的政策立法第58页
    5.5 国外低碳政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58-61页
        5.5.1 低碳管理方面启示第58-59页
        5.5.2 财税政策的有益借鉴第59页
        5.5.3 科技政策的运用经验第59-60页
        5.5.4 灵活组合的政策体系第60-61页
第6章 中国特色低碳经济政策建议第61-69页
    6.1 构建低碳战略体系第61-63页
        6.1.1 加强组织领导第61页
        6.1.2 完善政策体系第61-62页
        6.1.3 加大低碳宣传引导第62-63页
    6.2 建立完善法律制度第63-65页
        6.2.1 制定基本法第63-64页
        6.2.2 修订现行法律第64页
        6.2.3 解决适用性问题第64-65页
    6.3 优化低碳财税政策第65-67页
        6.3.1 完善财政扶持机制第65-66页
        6.3.2 进行税收制度改革第66-67页
    6.4 强化低碳技术研发第67-69页
        6.4.1 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第67页
        6.4.2 做好国际合作文章第67-68页
        6.4.3 完善科技人才政策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投入—状态—产出框架的区域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微震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