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2.1.1 基于企业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研究文献 | 第12-14页 |
1.2.1.2 基于政府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研究文献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2.2.1 企业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研究文献 | 第16-18页 |
1.2.2.2 基于政府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研究文献 | 第18-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论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生物资产的界定 | 第23页 |
2.1.2 公允价值计量 | 第23-24页 |
2.1.3 生物资产的特殊性 | 第24-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会计目标理论 | 第25-26页 |
2.2.2 会计计量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企业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 | 第29-40页 |
3.1 代表性国家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制度规范 | 第29-33页 |
3.1.1 美国生物资产价值计量制度规范 | 第29-30页 |
3.1.2 加拿大生物资产价值计量制度规范 | 第30-31页 |
3.1.3 澳大利亚生物资产价值计量制度规范 | 第31-32页 |
3.1.4 国际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规范 | 第32-33页 |
3.2 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实践 | 第33-39页 |
3.2.1 以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情况 | 第33-38页 |
3.2.2 以历史成本对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情况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政府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 | 第40-46页 |
4.1 基于SEEA框架下的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方法 | 第40-43页 |
4.1.1 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 | 第41页 |
4.1.2 自然资源的货币量核算 | 第41-43页 |
4.2 新西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方法 | 第43-45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国际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46-53页 |
5.1 基于企业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经验与启示 | 第46-49页 |
5.1.1 国外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经验 | 第46-48页 |
5.1.2 有关启示 | 第48-49页 |
5.2 基于政府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经验与启示 | 第49-52页 |
5.2.1 国外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的经验 | 第49-50页 |
5.2.2 有关启示 | 第50-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性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1.1 基于企业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 | 第53页 |
6.1.2 基于政府主体的生物资产价值计量 | 第53-54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