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淮南矿区煤层气资源量预算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20-24页
    2.1 区域自然地理第20-21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21页
    2.2 区域地层第21-23页
        2.2.1 地层第21页
        2.2.2 含煤地层第21-23页
    2.3 区域构造第23-24页
3 淮南矿区煤层气含气性特征第24-36页
    3.1 研究区煤层的吸附解吸特征第24-28页
        3.1.1 煤层的吸附系数变化特征第24-26页
        3.1.2 煤层含气量、理论饱和度第26-28页
    3.2 研究区煤层群的煤层气组成特征第28-30页
    3.3 研究区煤系地层含气分布特征第30-36页
        3.3.1 煤系地层含气性垂向变化特征第30页
        3.3.2 煤系地层含气性水平向变化特征第30-36页
4 淮南矿区煤层气资源量的预测第36-44页
    4.1 煤层气资源量预测方法第36-39页
        4.1.1 评价方法体系第36页
        4.1.2 储量计算单元与边界第36-38页
        4.1.3 资源量计算方法第38-39页
    4.2 煤层气资源量的估算参数第39-40页
    4.3 煤层气资源量的估算结果第40-44页
        4.3.1 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第40-41页
        4.3.2 煤层气资源量分布第41-44页
5 研究区煤层气有利区带预测评价第44-72页
    5.1 煤层气研究区单因素综合分析法预测评价第44-55页
        5.1.1 选区方法体系第44-45页
        5.1.2 选区原则第45页
        5.1.3 区块评价第45-55页
    5.2 模糊物元分析定量预测评价第55-67页
        5.2.1 模糊物元评价方法体系及原理第55-58页
        5.2.2 有利区块评价结果及分布第58-67页
    5.3 煤层气地质选区方法比选第67-72页
        5.3.1 两种评价方法原理对比第67-68页
        5.3.2 评价结果对比第68-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聚丙烯熔融指数预报建模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深海沉积物取样器及其球阀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