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河南省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2.1 研究思路第18页
        1.2.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 文献综述第19-23页
        1.3.1 城乡结合地区农村环境问题相关文献综述第19-21页
        1.3.3 研究现状述评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7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24页
        2.1.1 环境第23页
        2.1.2 环境保护第23页
        2.1.3 城乡结合地区第23-24页
    2.2 城乡结合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2.2.1 外部性理论基础第24页
        2.2.2 环境公平理论第24-25页
    2.3 城乡结合地区农村环保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第25-27页
第三章 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现状第27-36页
    3.1 永城市简介第27-28页
        3.1.1 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第27页
        3.1.2 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主体第27-28页
    3.2 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第28-36页
        3.2.1 土地资源短缺第28-30页
        3.2.2 水资源污染十分严峻第30-32页
        3.2.3 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第32页
        3.2.4 固体废弃物持续增加第32-34页
        3.2.5 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对辖区环境治理难以全面监管第34-36页
第四章 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成因分析第36-41页
    4.1 人口密集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第36-37页
    4.2 意识薄弱、理念落后是部污染的主观原因第37页
    4.3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污染的社会原因第37-38页
    4.4 环保投入少是环境治理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第38-39页
    4.5 环保政策制度缺失是污染的制度建设原因第39-40页
    4.6 重视发展轻视环境治理是环境污染的历史原因第40-41页
第五章 改善永城市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第41-51页
    5.1 创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治理配套管理制度第41-43页
        5.1.1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政策第42页
        5.1.2 遵循政策先行、实施到位的原则第42-43页
    5.2 明确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第43-44页
        5.2.1 明确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农民群体主体责任第43页
        5.2.2 明确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工商业从业者主体责任第43-44页
        5.2.3 明确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生产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第44页
    5.3 提高城乡结合农村地区聚集者环保意识第44-46页
        5.3.1 提高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农民提高环保意识第44-45页
        5.3.2 提高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工矿企业职工环保意识第45页
        5.3.3 提高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广大商铺从业者环保意识第45-46页
    5.4 增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第46-47页
        5.4.1 加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监测第46页
        5.4.2 加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第46页
        5.4.3 提升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土地管理与保护第46-47页
    5.5 完善城乡结合农村地区污水治理体系第47页
        5.5.1 完善城乡结合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体系第47页
        5.5.2 加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污泥处理体系第47页
        5.5.3 提高水污染源头治理体系第47页
    5.6 提升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固体废弃物、垃圾回收与处理能力第47-49页
        5.6.1 增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第48页
        5.6.2 提升城乡结合农村地区垃圾回收处理能力第48-49页
    5.7 增加城乡结合农村环境保护专项投入第49-51页
        5.7.1 增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第49-50页
        5.7.2 加强城乡结合农村地区环境专项资金监管第50-5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6.1 总结第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尔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下一篇:虾壳基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