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发酵虫草菌粉(Cs-4)概述 | 第9-10页 |
1.3 虫草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提取方法 | 第10-11页 |
1.3.2 分离纯化方法 | 第11-13页 |
1.3.3 虫草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3-16页 |
1.4 超滤技术 | 第16-20页 |
1.4.1 超滤技术概述 | 第16页 |
1.4.2 超滤技术原理 | 第16-17页 |
1.4.3 超滤技术优缺点 | 第17页 |
1.4.4 超滤膜材料及选择 | 第17-18页 |
1.4.5 常见的几种超滤装置 | 第18页 |
1.4.6 超滤膜的污染与清洗 | 第18-20页 |
1.4.7 超滤技术应用 | 第20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发酵虫草多糖微波萃取工艺的优化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3 高活性虫草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 第23-27页 |
2.3.1 人工发酵虫草菌粉(Cs-4)的预处理 | 第23-24页 |
2.3.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4-25页 |
2.3.3 虫草多糖的提取和检测 | 第25-26页 |
2.3.4 方法学考察 | 第26-27页 |
2.3.5 单因素试验 | 第27页 |
2.3.6 正交优化试验 | 第27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2.4.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4.2 正交试验及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2.4.3 工艺验证 | 第32页 |
2.4.4 原料中多糖的含量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发酵虫草多糖的超滤膜分离 | 第34-44页 |
3.0 引言 | 第34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35-40页 |
3.2.1 虫草多糖的提取纯化 | 第35-36页 |
3.2.2 虫草多糖的膜分离 | 第36-39页 |
3.2.3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3.2.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2.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3.3.1 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发酵虫草多糖分级分离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3.2 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发酵虫草多糖占总糖的比值 | 第41页 |
3.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1页 |
3.3.4 红外图谱分析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发酵虫草多糖的抗应激和免疫活性调节初步研究 | 第44-60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44-46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4.2.2 主要的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4.2.3 实验用的主要材料 | 第45页 |
4.2.4 主要的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5-46页 |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6-50页 |
4.3.1 各分级多糖对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的影响 | 第46页 |
4.3.2 各分级多糖对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碳粒廓清法测定各分级多糖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7页 |
4.3.4 各分级多糖对免疫功能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5 石蜡切片的制作和H-E染色 | 第48-50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4.4.1 各多糖组分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 第50页 |
4.4.2 各多糖组分对DNCB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各多糖组分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1页 |
4.4.4 各多糖组分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能力影响 | 第51-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