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分布式发电产生与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1.1.2 分布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 微电网概念与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1.2.1 微电网的提出 | 第17页 |
1.2.2 微电网的定义 | 第17-18页 |
1.2.3 微电网的意义 | 第18页 |
1.2.4 微电网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3 微电网的控制结构 | 第20-23页 |
1.3.1 微电网的主从控制结构 | 第21-22页 |
1.3.2 微电网的对等控制结构 | 第22页 |
1.3.3 微电网的分层控制结构 | 第22-23页 |
1.4 微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研究动态 | 第23-25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 第27-4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分布式电源的数学模型 | 第27-37页 |
2.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 | 第27-31页 |
2.2.2 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 | 第31-33页 |
2.2.3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 | 第33-37页 |
2.3 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37-43页 |
2.3.1 下垂控制 | 第37-40页 |
2.3.2 恒压恒频控制 | 第40-41页 |
2.3.3 恒功率控制 | 第41-43页 |
2.4 虚拟同步电机控制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 第45-5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3.3 虚拟同步发电机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3.4 并网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 第49-54页 |
3.4.1 LCL滤波器设计 | 第52页 |
3.4.2 双环控制器设计 | 第52-54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VSG的微电网频率和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 第57-74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分析 | 第58-59页 |
4.2.1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 第58页 |
4.2.2 电力系统电压偏差 | 第58-59页 |
4.3 基于VSG的微电网频率和电压控制策略 | 第59-68页 |
4.3.1 虚拟调速器设计 | 第60-63页 |
4.3.2 虚拟励磁控制器设计 | 第63-66页 |
4.3.3 虚拟同步发电机算法 | 第66-68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68-72页 |
4.4.1 孤岛运行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4.4.2 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微电网谐波抑制策略研究 | 第74-91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虚拟同步电抗时存在的问题 | 第74-75页 |
5.3 谐波和谐波分析 | 第75-79页 |
5.3.1 谐波的基本概念 | 第75-77页 |
5.3.2 谐波分析 | 第77-79页 |
5.4 有源滤波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联合系统 | 第79-80页 |
5.5 有源滤波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联合的方法 | 第80-86页 |
5.5.1 有源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80-81页 |
5.5.2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谐波检测算法 | 第81-83页 |
5.5.3 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策略 | 第83-86页 |
5.6 有源滤波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联合系统运行的控制 | 第86页 |
5.7 仿真分析 | 第86-9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