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基础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概念 | 第20-28页 |
2.1 项目后评价概念和特点 | 第20-21页 |
2.2 项目后评价理论 | 第21-23页 |
2.2.1 费用--效益分析理论 | 第22页 |
2.2.2 控制与反馈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3 项目后评价程序与方法概述 | 第23-28页 |
2.3.1 项目后评价程序 | 第23-24页 |
2.3.2 项目后评价方法概述 | 第24-28页 |
第3章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 第28-41页 |
3.1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概述 | 第28-31页 |
3.1.1 项目建设背景 | 第29-30页 |
3.1.2 项目建设地点及投资 | 第30-31页 |
3.2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6页 |
3.2.1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3.2.2 秦沈天然气管道项目后评价指标选取的目的 | 第32页 |
3.2.3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2-36页 |
3.3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与步骤 | 第36-41页 |
3.3.1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流程与步骤 | 第36-37页 |
3.3.2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和模型 | 第37-41页 |
第4章 秦沈天然气管道项目后评价 | 第41-77页 |
4.1 评价对象和基础数据的选取 | 第41页 |
4.2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建设与实施后评价 | 第41-55页 |
4.2.1 施工图设计评价 | 第41-43页 |
4.2.2 招投标及采购工作评价 | 第43-47页 |
4.2.3 工程建设及管理评价 | 第47-55页 |
4.3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生产与运行后评价 | 第55-63页 |
4.3.1 生产准备评价 | 第55-57页 |
4.3.2 投产和试生产评价 | 第57-58页 |
4.3.3 生产运行评价 | 第58-63页 |
4.4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63-65页 |
4.4.1 投资执行情况评价 | 第63-64页 |
4.4.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第64-65页 |
4.5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影响与持续性后评价 | 第65-71页 |
4.5.1 影响评价 | 第65-70页 |
4.5.2 持续性评价 | 第70-71页 |
4.6 秦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第71-77页 |
4.6.1 权重确定 | 第71-73页 |
4.6.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3-77页 |
第5章 秦沈天然气管道项目后评价经验与建议 | 第77-82页 |
5.1 主要经验 | 第77页 |
5.1.1 统一协调地方关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 第77页 |
5.1.2 管道运行单位提前介入,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 | 第77页 |
5.2 主要建议 | 第77-78页 |
5.2.1 加强工作责任心、落实设计中的要求 | 第77-78页 |
5.2.2 促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合理实用国家资金 | 第78页 |
5.2.3 切实落实整改计划,确保生产运行安全 | 第78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策略 | 第78-82页 |
5.3.1 项目前期工作评价 | 第78-79页 |
5.3.2 建设实施评价 | 第79页 |
5.3.3 生产运行评价 | 第79-80页 |
5.3.4 影响和持续性评价 | 第80页 |
5.3.5 综合评价结论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1 层次分析法权重、CI、判定的计算程序 | 第87-89页 |
附录2 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的计算程序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