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1 环境测量点选取 | 第17页 |
2.2.2 本底的剂量当量率测量 | 第17页 |
2.2.3 注药后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测量点剂量当量率的测量 | 第17-18页 |
2.2.4 不同当量铅衣的防护作用测量 | 第18页 |
2.3 研究药物 | 第18-19页 |
2.3.1 ~(99m)Tc-MDP的名称及结构 | 第18页 |
2.3.2 ~(99m)Tc-MDP的制备 | 第18-19页 |
2.3.3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3.4 ~(99m)Tc-MDP 的给药方式 | 第19页 |
2.4 显像仪器 | 第19页 |
2.5 γ射线检测仪器 | 第19页 |
2.6 铅衣 | 第19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30页 |
3.1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5mCi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剂量当量率 | 第20-21页 |
3.2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5mCi后采用 0.2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1-23页 |
3.3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5mCi后采用 0.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3-24页 |
3.4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8mCi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4-25页 |
3.5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8mCi后采用 0.2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5页 |
3.6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18mCi后采用 0.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5-26页 |
3.7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20mCi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6页 |
3.8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20mCi后采用 0.2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6-27页 |
3.9 仰卧位注射 ~(99m)Tc-MDP 20mCi后采用 0.5mmPb铅衣屏蔽时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剂量当量率 | 第27-28页 |
3.10 端坐位时注射 ~(99m)Tc-MDP不同活度即刻不同距离的剂量当量率 | 第28页 |
3.11 端坐位注射~(99m)Tc-MDP 不同活度即刻采用 0.25mm Pb 铅衣屏蔽时不同距离的剂量当量率 | 第28-29页 |
3.12 端坐位注射~(99m)Tc-MDP 不同活度即刻采用 0.5mm Pb 铅衣屏蔽时不同距离的剂量当量率 | 第29-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5-36页 |
第6章 综述 | 第36-44页 |
6.1 ~(99m)Tc-MDP SPECT/CT检查原理和步骤 | 第37-38页 |
6.1.1 ~(99m)Tc-MDP SPECT/CT检查原理 | 第37页 |
6.1.2 ~(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检查的主要步骤 | 第37-38页 |
6.2 ~(99m)Tc-MDP SPECT/CT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 | 第38-40页 |
6.2.1 工作人员全身剂量水平 | 第38-39页 |
6.2.2 工作人员手部剂量水平 | 第39页 |
6.2.3 工作人员晶状体和甲状腺剂量水平 | 第39-40页 |
6.3 影响 ~(99m)Tc-MDP SPECT/CT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因素及防护情况 | 第40-44页 |
6.3.1 影响 ~(99m)Tc-MDP SPECT/CT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因素 | 第40-41页 |
6.3.2 当前国内核医学科防护问题 | 第41-42页 |
6.3.3 未来减少职业照射的策略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