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舒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16-20页 |
1 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 第16-17页 |
·胃肠运动障碍 | 第16页 |
·与腹腔感觉敏感性有关 | 第16-17页 |
·胃肠道激素分泌失调 | 第17页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第17页 |
·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17页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 第17-18页 |
·一般治疗 | 第17-18页 |
·促动力药物治疗 | 第18页 |
·抗酸或抑酸治疗 | 第18页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 第18页 |
·抗抑郁焦虑治疗 | 第18页 |
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胃运动节律 | 第18-19页 |
·胃动力和胃电图 | 第19-20页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 古代文献论述 | 第20-21页 |
2 病因病机 | 第21页 |
3 中医治疗 | 第21-25页 |
·辨证论治 | 第22-23页 |
·经方加减 | 第23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3-25页 |
综述三 "药食同源"与食疗理论的研究 | 第25-30页 |
1 概念及起源 | 第25页 |
2 理论专著 | 第25-28页 |
·《黄帝内经》 | 第25-26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26页 |
·《神农本草经》 | 第26-27页 |
·《千金方》 | 第27页 |
·《饮膳正要》 | 第27-28页 |
3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第30-44页 |
前言 | 第30-3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2-3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3 对象与方法 | 第32页 |
·病例来源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页 |
4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32-34页 |
·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纳入标准 | 第33页 |
·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5 试验药物及疗程 | 第34页 |
6 观察指标 | 第34-35页 |
7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5页 |
8 统计分析内容 | 第35页 |
9 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35-36页 |
10 终止研究标准 | 第36-38页 |
结果 | 第38-42页 |
1 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表1) | 第38页 |
2 两组患者疗效指数比较结果(表2) | 第38页 |
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比较(表3) | 第38-39页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 第39-41页 |
·试食组积分变化(表4、表5) | 第39-40页 |
·对照组积分变化(表6、表7) | 第40-41页 |
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电图比较(表8)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