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基本问题分析第15-23页
    2.1 做市商制度第15-18页
        2.1.1 做市商制度的概念第15页
        2.1.2 做市商制度的特征第15-16页
        2.1.3 做市商制度的功能第16-17页
        2.1.4 与竞价制的差别及优势第17-18页
    2.2 做市商制度的理论及市场基础第18-20页
        2.2.1 做市商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8页
        2.2.2 做市商制度的市场基础第18-20页
    2.3 做市商制度的基本内容第20-23页
        2.3.1 做市商制度的交易主体第20页
        2.3.2 各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0-21页
        2.3.3 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第21-23页
第3章 英美和我国台湾地区做市商制度及其启示第23-31页
    3.1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第23-25页
        3.1.1 纳斯达克市场做市商主体资格第23-24页
        3.1.2 纳斯达克市场做市商的义务第24页
        3.1.3 纳斯达克做市商的监管第24-25页
    3.2 英国AIM市场做市商制度第25-26页
        3.2.1 AIM市场做市商的主体资格第25页
        3.2.2 AIM市场做市商的义务第25-26页
        3.2.3 AIM市场对做市商的监管第26页
    3.3 我国台湾地区兴柜市场推荐证券商制度第26-28页
        3.3.1 兴柜市场推荐证券商的主体资格第27页
        3.3.2 兴柜市场推荐证券商的义务第27-28页
        3.3.3 兴柜股票市场对推荐券商的监管第28页
    3.4 对英美和我国台湾地区做市商制度的评析国家第28-31页
        3.4.1 做市商制度规定的共同点第28-29页
        3.4.2 值得我国借鉴的不同做市商制度的规定第29-31页
第4章 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及存在的法律问题第31-35页
    4.1 做市商做市的法律依据不够完善第31-32页
        4.1.1 做市商制度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第31页
        4.1.2 做市交易行为与《证券法》第四十七条和第七十七条的争议第31-32页
    4.2 新三板做市商监管法律体系的不足第32-35页
        4.2.1 做市商的有效监管和管理成本的矛盾第32-33页
        4.2.2 做市商的交易模式缺乏有效竞争第33-34页
        4.2.3 做市商的权利义务不平衡第34-35页
第5章 完善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议第35-42页
    5.1 完善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法律依据第35-37页
        5.1.1 明确做市商的法律地位第35页
        5.1.2 《证券法》对合规做市行为的豁免第35-37页
    5.2 改进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监管法律体系第37-42页
        5.2.1 完善做市商的统一监管和自律监管第37页
        5.2.2 建立混合做市交易模式第37-38页
        5.2.3 规范做市商的主体资格和准入门槛第38-40页
        5.2.4 合理均衡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第40-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下一篇:我国房产税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