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中国建设银行定价能力提升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文章结构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定价能力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利率市场化内涵与进程’ | 第20-22页 |
2.1.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2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 第21-22页 |
2.2 定价能力相关价格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2.2.1 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可贷资金理论 | 第23页 |
2.2.3 均衡价格理论 | 第23-24页 |
2.3 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 第24-29页 |
2.3.1 定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3.2 定价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第3章 中国建设银行定价能力的现实考察 | 第29-44页 |
3.1 建设银行定价能力的一般现状 | 第29-37页 |
3.1.1 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定价概况 | 第29-31页 |
3.1.2 与国外商业银行对比 | 第31-33页 |
3.1.3 与国内商业银行对比 | 第33-37页 |
3.2 建设银行定价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3.2.1 定价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3.2.2 完整的定价体系尚未形成 | 第38-40页 |
3.2.3 定价执行能力不足 | 第40-44页 |
第4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行定价能力实证分析 | 第44-58页 |
4.1 样本与方法选择 | 第44-45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4.1.2 因子分析法的运用 | 第45页 |
4.2 实证过程与结果 | 第45-51页 |
4.2.1 因子分析步骤 | 第45-49页 |
4.2.2 因子分析结论 | 第49-51页 |
4.3 建设银行定价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 第51-58页 |
4.3.1 定价能力总体评价 | 第51-53页 |
4.3.2 定价能力具体分析 | 第53-58页 |
第5章 中国建设银行定价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 | 第58-67页 |
5.1 优化定价管理体系 | 第58-60页 |
5.1.1 完善价格管理体制 | 第58-59页 |
5.1.2 健全分级授权体制 | 第59页 |
5.1.3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 第59-60页 |
5.2 创新产品定价模式 | 第60-62页 |
5.2.1 建立健全存款定价机制 | 第60-61页 |
5.2.2 开发新型贷款定价模型 | 第61页 |
5.2.3 细分中间业务定价方法 | 第61-62页 |
5.2.4 完善FTP价格形成机制 | 第62页 |
5.3 构建客户导向定价体系 | 第62-64页 |
5.3.1 优化资产和负债客户结构 | 第62-63页 |
5.3.2 建立客户综合利润贡献库 | 第63页 |
5.3.3 制定客户差异化定价策略 | 第63-64页 |
5.4 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 第64-67页 |
5.4.1 健全风险定价机制 | 第65页 |
5.4.2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 第65-66页 |
5.4.3 实行定价精细化管理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