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主流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简介 | 第14-17页 |
·WCDMA系统简介 | 第14页 |
·LTE系统简介 | 第14-16页 |
·LTE-Advanced系统简介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意义和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干扰原理和干扰管理方法 | 第19-25页 |
·干扰产生原理 | 第19-20页 |
·干扰共存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0页 |
·系统仿真方法 | 第20-21页 |
·干扰管理方法 | 第21-25页 |
·干扰管理方法介绍 | 第21-22页 |
·干扰删除技术 | 第22页 |
·干扰协调频率复用技术 | 第22-23页 |
·功率控制技术 | 第23-25页 |
第3章 LTE和WCDMA/LTE-ADVANCED系统共存干扰分析 | 第25-51页 |
·LTE和WCDMA系统确定性分析 | 第25-32页 |
·接收机灵敏度 | 第27页 |
·最大干扰电平 | 第27-28页 |
·额外隔离度 | 第28-29页 |
·LTE和WCDMA系统间隔离度计算 | 第29-30页 |
·确定性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小结与建议 | 第31-32页 |
·LTE和WCDMA系统仿真研究 | 第32-46页 |
·系统建模流程 | 第32-33页 |
·小区拓扑结构 | 第33-34页 |
·传播模型 | 第34-35页 |
·资源分配方法 | 第35-36页 |
·功率控制与干扰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ACIR模型 | 第37页 |
·链路级性能模型 | 第37-39页 |
·干扰评估准则 | 第39页 |
·主要仿真参数 | 第39-40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小结与建议 | 第45-46页 |
·LTE和LTE-ADVANCED系统干扰分析 | 第46-51页 |
·LTE-Advanced系统ACIR建模 | 第46-47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LTE系统和无线电导航雷达之间互干扰研究 | 第51-65页 |
·LTE系统与雷达拓扑图 | 第52-53页 |
·LTE系统和地面导航雷达互干扰拓扑图 | 第52页 |
·LTE系统和飞机上雷达互干扰拓扑图 | 第52-53页 |
·LTE系统仿真建模 | 第53-55页 |
·LTE系统多小区宏蜂窝结构 | 第53页 |
·Wrap-around技术 | 第53-54页 |
·带有国界线的Wrap-around算法 | 第54-55页 |
·传播模型 | 第55-57页 |
·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播模型 | 第55-56页 |
·移动台和雷达之间传播模型 | 第56-57页 |
·天线模型 | 第57-58页 |
·LTE系统天线模型 | 第57页 |
·雷达天线模型 | 第57-58页 |
·系统仿真流程和干扰计算方法 | 第58-61页 |
·集总干扰计算方法 | 第58页 |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 第58页 |
·动态仿真流程 | 第58-59页 |
·系统仿真参数 | 第59-61页 |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LTE家庭基站干扰管理研究 | 第65-77页 |
·家庭基站部署拓扑模型及系统参数 | 第65-69页 |
·Suburban部署模型 | 第65-67页 |
·密集家庭基站Dual Stripe部署模型 | 第67-69页 |
·家庭基站信道模型 | 第69-70页 |
·Suburban部署下的信道模型 | 第69-70页 |
·密集家庭基站Dual Stripe部署下的信道模型 | 第70页 |
·家庭基站混合网络干扰管理概述 | 第70-71页 |
·LTE家庭基站和宏蜂窝混合网络联合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 第71-74页 |
·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 第71-73页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