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引言 | 第8-13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3-22页 |
(一) 居民收入 | 第13-14页 |
(二) 收入分配 | 第14-17页 |
(三) 共享发展 | 第17-19页 |
(四) 基尼系数 | 第19-20页 |
(五) 恩格尔系数 | 第20-22页 |
三、构建“收入分配-共享发展”矩阵 | 第22-31页 |
(一) 变量的选取 | 第22-24页 |
1. 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2. 恩格尔系数衡量共享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二) “收入分配-共享发展”矩阵的设定 | 第24-26页 |
1. 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2. 矩阵模型的静态分析 | 第25-26页 |
3. 矩阵模型的动态分析 | 第26页 |
4. 矩阵分析局限的修正 | 第26页 |
(三) 收入分配影响共享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6-31页 |
1. 收入分配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途径 | 第26-28页 |
2. 实现共享发展是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向 | 第28-29页 |
3. 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享发展实现 | 第29-31页 |
四、“收入分配-共享发展”矩阵的检验 | 第31-42页 |
(一) “贫穷-失衡”的发展:以解放战争时期为参照 | 第31-32页 |
1. 政策选择 | 第31页 |
2. 状况描述 | 第31-32页 |
3. 分析检验 | 第32页 |
(二) “贫穷-均衡”的发展:以改革开放前为参照 | 第32-35页 |
1. 政策选择 | 第32-33页 |
2. 状况描述 | 第33-34页 |
3. 分析检验 | 第34-35页 |
(三) “富裕-失衡”的发展:以改革开放后为参照 | 第35-37页 |
1. 政策选择 | 第35-36页 |
2. 状况描述 | 第36-37页 |
3. 分析检验 | 第37页 |
(四) “富裕-均衡”的发展:以十八大以来为参照 | 第37-42页 |
1. 政策选择 | 第37-39页 |
2. 状况描述 | 第39-40页 |
3. 分析检验 | 第40-42页 |
五、以“收入分配-共享发展”矩阵分析为导向的对策选择 | 第42-45页 |
(一) 在经济发展中调节收入分配制度 | 第42页 |
(二) 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 | 第42-43页 |
(三) 健全劳动、要素和资本收益分享机制 | 第43-44页 |
(四) 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享机制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