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2页 |
1.1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概述 | 第15-20页 |
1.1.1 聚碳酸酯简介 | 第15-18页 |
1.1.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介 | 第18-20页 |
1.2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研究 | 第20-25页 |
1.2.1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酯交换反应 | 第20-23页 |
1.2.2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改性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 碳纳米管概述 | 第25-30页 |
1.3.1 碳纳米管简介 | 第25-26页 |
1.3.2 碳纳米管对共混物相形貌的影响 | 第26-27页 |
1.3.3 碳纳米管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1.3.4 碳纳米管对共混物电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1.3.5 碳纳米管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1.4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4.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页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弹性体对PC/PBT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2-52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3页 |
2.2.3 样品的制备 | 第33-35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2.3.1 宏观力学性能分析 | 第36-41页 |
2.3.2 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热力学推导与预测 | 第41-44页 |
2.3.3 形貌分析 | 第44-48页 |
2.3.4 熔融与结晶行为分析 | 第48-49页 |
2.3.5 增韧机理分析 | 第49-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CNTs对PC/PBT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2-65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52-53页 |
3.2.3 样品的制备 | 第53页 |
3.2.4 测试与表征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3.3.1 CNTs在共混物中的分散 | 第54-57页 |
3.3.2 结晶与熔融行为分析 | 第57-59页 |
3.3.3 CNT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3页 |
3.3.4 电学性能分析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CNTs与弹性体的协同作用对PC/PBT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5-92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6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66页 |
4.2.3 样品的制备 | 第66-67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67-68页 |
4.3 50/50体系结果与讨论 | 第68-80页 |
4.3.1 宏观力学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4.3.2 形貌分析 | 第70-74页 |
4.3.3 流变行为分析 | 第74-76页 |
4.3.4 结晶与熔融行为分析 | 第76-77页 |
4.3.5 松弛行为分析 | 第77-78页 |
4.3.6 电学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4.3.7 增韧机理分析 | 第79-80页 |
4.4 80/20体系结果与讨论 | 第80-91页 |
4.4.1 宏观力学性能分析 | 第80-84页 |
4.4.2 形貌分析 | 第84-87页 |
4.4.3 松弛行为分析 | 第87-88页 |
4.4.4 结晶与熔融行为分析 | 第88-89页 |
4.4.5 增韧机理分析 | 第89-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附表1 英文名称缩写一览表 | 第107-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拟发表的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