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概念设计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2 TRIZ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2.3 功能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 第18-20页 |
1.5 本文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组件单元的关键不良作用组件的确定方法研究 | 第22-38页 |
2.1 组件单元 | 第22-23页 |
2.1.1 组件单元模型 | 第22-23页 |
2.1.2 组件之间作用关系 | 第23页 |
2.2 基于组件单元的功能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图与网络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图的矩阵表示 | 第24页 |
2.2.3 邻接矩阵与可达矩阵 | 第24-26页 |
2.2.4 组件作用关系的矩阵表示 | 第26页 |
2.3 基于组件单元的技术系统功能建模 | 第26-28页 |
2.4 组件级别划分的方法 | 第28-31页 |
2.5 基于组件单元的关键不良作用组件的确定方法 | 第31-36页 |
2.5.1 ENV模型 | 第31页 |
2.5.2 基于可达矩阵的技术系统的作用链结构模型 | 第31-33页 |
2.5.3 基于组件单元的关键不良作用组件确定方法 | 第33-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组件单元的属性研究 | 第38-52页 |
3.1 组件属性的研究对功能分析的意义 | 第38-39页 |
3.2 框架表示法 | 第39-41页 |
3.2.1 框架的基本结构 | 第40页 |
3.2.2 框架的BNF描述 | 第40-41页 |
3.3 组件单元属性的分类 | 第41-45页 |
3.3.1 本体属性 | 第42页 |
3.3.2 功能属性 | 第42-44页 |
3.3.3 行为属性 | 第44页 |
3.3.4 结构属性 | 第44-45页 |
3.4 组件单元属性的研究 | 第45-47页 |
3.5 基于Prolog的组件属性表示与推理 | 第47-51页 |
3.5.1 Prolog语言 | 第47-48页 |
3.5.2 基于Prolog的组件属性谓词定义 | 第48-49页 |
3.5.3 知识库建模 | 第49-50页 |
3.5.4 查询语句 | 第50页 |
3.5.5 基于Prolog的组件属性推理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组件单元的设计实例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的研究 | 第52-70页 |
4.1 基于组件单元的不良作用消除 | 第52-53页 |
4.2 实例知识的表示 | 第53-54页 |
4.3 基于实例知识的推理方法 | 第54-55页 |
4.4 实例知识的语义形式表达 | 第55-56页 |
4.5 基于组件单元的实例知识表示 | 第56-64页 |
4.5.1 属性操作动词的规范化 | 第56-58页 |
4.5.2 基于组件单元的发明原理表示方法研究 | 第58-62页 |
4.5.3 基于组件单元的发明原理操作类型研究 | 第62-63页 |
4.5.4 属性的规范化研究 | 第63-64页 |
4.6 基于Prolog的知识库建模 | 第64-66页 |
4.6.1 发明原理知识库建模 | 第64-65页 |
4.6.2 效应知识库建模 | 第65-66页 |
4.7 基于Prolog的实例知识获取过程 | 第66-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基于组件单元的功能分析方法研究的实例验证 | 第70-86页 |
5.1 基于组件单元的不良作用解决思路 | 第70-71页 |
5.2 工程实例 | 第71-83页 |
5.2.1 工程实例描述 | 第71-72页 |
5.2.2 基于组件单元的功能信息建模 | 第72-74页 |
5.2.3 关键不良作用组件的确定 | 第74-80页 |
5.2.4 方案获得 | 第80-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附录一 | 第96-98页 |
附录二 | 第98-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