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镇地域性滨水景观规划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地域 | 第17页 |
2.1.2 地域性 | 第17页 |
2.1.3 地域性景观 | 第17-18页 |
2.1.4 相关概念关系 | 第18页 |
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2.3.1 地域主义 | 第19-20页 |
2.3.2 地域性 | 第20页 |
2.3.3 地域性景观 | 第20-21页 |
2.4 小结 | 第21页 |
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1-32页 |
3.1 云南省勐仑镇滨水景观 | 第28页 |
3.2 贵州省孟溪镇滨水景观 | 第28-29页 |
3.3 南省双江县滨水景观 | 第29-30页 |
3.4 贵州省凯里市滨水景观 | 第30-31页 |
3.5 广西省河池市滨水景观 | 第31-32页 |
3.6 小结 | 第32页 |
4 相关理论 | 第32-35页 |
4.1 雨洪管理 | 第32页 |
4.2 设计暴雨 | 第32-33页 |
4.3 降雨强度公式 | 第33页 |
4.4 合理化公式 | 第33页 |
4.5 暴雨水量估算 | 第33-34页 |
4.6 社区营造 | 第34-35页 |
5 设计前期分析 | 第35-68页 |
5.1 设计流程 | 第35-36页 |
5.2 区位划定 | 第36-37页 |
5.3 规划依据、原则 | 第37-45页 |
5.3.1 相关规划依据 | 第37-43页 |
5.3.2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5.4 基地调查分析 | 第45-68页 |
5.4.1 现状分析 | 第45-47页 |
5.4.2 自然资源调查分析 | 第47-62页 |
5.4.3 人文资源调查分析 | 第62-67页 |
5.4.4 潜力与限制 | 第67-68页 |
6 设计内容 | 第68-93页 |
6.1 设计内容框架 | 第68页 |
6.2 规划分区构想 | 第68-84页 |
6.2.1 涵养林区设计构想 | 第69-71页 |
6.2.2 梯田区设计构想 | 第71-73页 |
6.2.3 海绵区设计构想 | 第73-84页 |
6.3 规划总平面 | 第84-86页 |
6.3.1 涵养林区平面图 | 第84-85页 |
6.3.2 梯田区平面图 | 第85-86页 |
6.3.3 海绵区平面图 | 第86页 |
6.4 分区设计效果 | 第86-87页 |
6.5 专项规划说明 | 第87-93页 |
6.5.1 建筑规划 | 第87-88页 |
6.5.2 植物配置规划 | 第88-92页 |
6.5.3 交通流线规划 | 第92-93页 |
6.5.4 水系统规划 | 第93页 |
7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93-95页 |
7.1 讨论 | 第93-94页 |
7.2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