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物理学论文--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和关键物候期空间格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9页
        1.2.1 耕地复种制度和作物关键物候期遥感监测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现有研究存在不足与问题第18-19页
    1.3 研究方案第19-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1-4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22页
        2.1.2 地貌与气候第22页
        2.1.3 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第22-23页
    2.2 数据第23-26页
        2.2.1 LAI遥感数据第23-25页
        2.2.2 土地利用数据第25页
        2.2.3 气象数据第25-26页
        2.2.4 统计数据第26页
    2.3 主要研究方法第26-40页
        2.3.1 格网化空间抽样法第27-28页
        2.3.2 数据预处理第28-32页
        2.3.3 S-G滤波平滑法第32-35页
        2.3.4 二次差分法第35-36页
        2.3.5 斜率最大值法第36-39页
        2.3.6 Kriging空间插值法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近30年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遥感监测第42-59页
    3.1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42-52页
        3.1.1 华北平原耕地复种指数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42-50页
        3.1.2 华北平原作物熟制空间格局格局变化特征第50-52页
    3.2 华北平原耕地复种指数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第52-54页
        3.2.1 耕地复种指数对气温的响应第53页
        3.2.2 耕地复种指数对降水的响应第53-54页
    3.3 华北平原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结果验证第54-57页
        3.3.1 统计数据验证第54-56页
        3.3.2 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近30年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遥感监测第59-86页
    4.1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返青(出苗)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59-66页
        4.1.1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返青(出苗)期第59-64页
        4.1.2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返青(出苗)期时间变化分析第64-66页
    4.2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抽穗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66-74页
        4.2.1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抽穗期时间第66-72页
        4.2.2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抽穗期时间变化分析第72-74页
    4.3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成熟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74-82页
        4.3.1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成熟期时间第74-79页
        4.3.2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成熟期时间变化分析第79-82页
    4.4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与耕地复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第82-83页
        4.4.1 第一季作物关键物候期与耕地复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第82页
        4.4.2 第二季作物关键物候期与耕地复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第82-83页
    4.5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第83-85页
        4.5.1 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对气温的响应第83-84页
        4.5.2 主要农作物关键物候期对降水的响应第84-85页
    4.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5.1 结论第86-88页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藜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对水氮互作的可塑性响应
下一篇:非共沸混合工质脉动热管启动及运行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