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理论研究总结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存货质押融资及风险相关理论 | 第19-32页 |
2.1 存货质押融资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2.2 存货质押融资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存货质押融资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存货质押融资的业务模式 | 第20-24页 |
2.3 风险概述 | 第24-25页 |
2.3.1 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 第24-25页 |
2.3.2 风险的特性 | 第25页 |
2.4 风险管理 | 第25-32页 |
2.4.1 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 第25-26页 |
2.4.2 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26-28页 |
2.4.3 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7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3.2 统一授信模式下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主要风险 | 第33-35页 |
3.3 统一授信模式下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权重 | 第37-54页 |
4.1 层次分析法 | 第37-40页 |
4.1.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37页 |
4.1.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37-39页 |
4.1.3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 第39-40页 |
4.2 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40-46页 |
4.2.1 ANP的引入 | 第40-43页 |
4.2.2 ANP的步骤 | 第43-46页 |
4.3 运用ANP进行风险评价 | 第46-54页 |
4.3.1 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评价的网络结构模型 | 第46-48页 |
4.3.2 Super Decisions软件 | 第48-49页 |
4.3.3 数据分析 | 第49-54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54-61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54页 |
5.2 灰色评价矩阵的构建 | 第54-57页 |
5.2.1 风险因素集与评语集 | 第54页 |
5.2.2 灰色评价矩阵 | 第54-57页 |
5.3 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5.3.1 一级指标评价结果 | 第57-58页 |
5.3.2 SC业务综合风险指标评价结果 | 第58-59页 |
5.4 风险管理建议 | 第59-61页 |
5.4.1 质押物风险应对策略 | 第59页 |
5.4.2 借款企业资信风险应对策略 | 第59-60页 |
5.4.3 企业内部操作风险应对策略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评价专家调查表 | 第70-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