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腐败与企业财务决策--基于宏微观交互影响视角的实证检验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2.1 地区腐败的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 2.1.1 腐败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2.1.2 腐败导致的经济后果 | 第15页 |
| 2.1.3 反腐败及其经济后果 | 第15-16页 |
| 2.2 企业财务决策的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 2.2.1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 第16-18页 |
| 2.2.2 企业财务杠杆比例 | 第18页 |
| 2.2.3 企业投资效率 | 第18-20页 |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0-29页 |
| 3.1 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 3.1.1 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动机 | 第20页 |
| 3.1.2 企业财务杠杆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3.1.3 企业非效率投资理论 | 第21-22页 |
| 3.2 地区腐败与企业流动性决策 | 第22-25页 |
| 3.2.1 地区腐败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效应 | 第22-23页 |
| 3.2.2 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 第23-24页 |
| 3.2.3 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 | 第24页 |
| 3.2.4 企业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 | 第24-25页 |
| 3.3 地区腐败与企业投资效率 | 第25-29页 |
| 3.3.1 地区腐败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 | 第25-26页 |
| 3.3.2 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 第26-27页 |
| 3.3.3 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 | 第27页 |
| 3.3.4 企业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 | 第27-29页 |
| 4 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9页 |
| 4.2 变量定义和内涵 | 第29-33页 |
| 4.3 模型设计 | 第33-35页 |
| 5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35-51页 |
| 5.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5.3.1 地区腐败与企业流动性决策的回归结果 | 第37-42页 |
| 5.3.2 地区腐败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结果 | 第42-45页 |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45-51页 |
| 6 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 6.2 研究启示 | 第51-52页 |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8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