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与分析 | 第10-17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10-16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既有管网一次侧供热运行优化 | 第18-31页 |
2.1 供热能耗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18-21页 |
2.1.1 循环水泵的能耗 | 第18-19页 |
2.1.2 供热管道的热损失 | 第19-21页 |
2.2 供热能耗函数约束方程的建立 | 第21-23页 |
2.2.1 供水温度约束 | 第21页 |
2.2.2 最小流量约束 | 第21-22页 |
2.2.3 板式换热器换热能力约束 | 第22-23页 |
2.3 能耗方程表达式 | 第23页 |
2.4 目标方程最优化计算及相关结果分析 | 第23-30页 |
2.4.1 运行能耗最优化计算 | 第24-28页 |
2.4.2 供热运行费用的最优化计算 | 第28-30页 |
2.5 结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一次网侧运行调节研究 | 第31-55页 |
3.1 分阶段质量——流量调节相关问题研究 | 第31-36页 |
3.1.1 系统最小流量的确定 | 第32-34页 |
3.1.2 分阶段质量——流量供热参数的计算 | 第34-36页 |
3.2 热网变流量运行调节方法研究 | 第36-38页 |
3.2.1 水泵变流量高效运行区间 | 第36-37页 |
3.2.2 热网最小阻力数 | 第37页 |
3.2.3 等阻力特性区间调节方法分析 | 第37-38页 |
3.2.4 基于最小流量的等阻力特性区间调节方法改进 | 第38页 |
3.3 热网变流量实际调节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 第38-46页 |
3.3.1 实际调节过程 | 第38-40页 |
3.3.2 基于调速水泵电机频率-功率的流量测量方法 | 第40-41页 |
3.3.3 计量供热用户负荷特点分析 | 第41-43页 |
3.3.4 管网实际运行时的最不利用户 | 第43-44页 |
3.3.5 实际运行最不利用户的辨识及控制目标选取 | 第44-45页 |
3.3.6 前馈-反馈控制方式 | 第45-46页 |
3.4 算例仿真分析 | 第46-53页 |
3.4.1 热网模型概述 | 第46-48页 |
3.4.2 计算分析 | 第48-53页 |
3.5 结论 | 第53-55页 |
第4章 变流量工况下热力站一次侧运行调节 | 第55-68页 |
4.1 热力站一次侧调节阀调节特性分析 | 第55-63页 |
4.1.1 换热器流量-换热量特性分析 | 第55-57页 |
4.1.2 两通调节阀理论调节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4.1.3 两通调节阀实际调节特性分析 | 第58-60页 |
4.1.4 串联静态平衡阀对调节阀调节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5 调节阀热量控制特性计算分析 | 第61-62页 |
4.1.6 算例分析 | 第62-63页 |
4.2 用压差-温度串级调节装置代替压差控制阀的设想 | 第63-67页 |
4.2.1 变流量热网主要扰动 | 第63页 |
4.2.2 压差控制阀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应用方式 | 第63-65页 |
4.2.3 热力站压差-温度串级控制 | 第65-67页 |
4.3 结论 | 第67-68页 |
第5章 供热运行调节实例 | 第68-79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8-70页 |
5.2 水力计算 | 第70-72页 |
5.3 原有设计方案 | 第72页 |
5.4 项目改造方案 | 第72-74页 |
5.5 运行方案 | 第74-78页 |
5.5.1 锅炉运行方案 | 第74-75页 |
5.5.2 主循环泵运行方案 | 第75-76页 |
5.5.3 用户运行调节方案 | 第76-78页 |
5.6 节能分析 | 第78页 |
5.7 结论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