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技术论文--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论文--粉末的制造方法论文

爆炸粉末烧结的细观沉能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爆炸粉末烧结机理的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第14-22页
        1.2.1 多孔材料冲击状态方程第15-16页
        1.2.2 爆炸粉末烧结的宏观机理第16-19页
        1.2.3 爆炸粉末烧结的细观机理第19-22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意义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9页
2 爆炸粉末烧结的细观机理分析和沉能机制的划分第29-51页
    2.1 爆炸烧结模型实验第29-33页
    2.2 密排丝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变形的数值模拟第33-39页
    2.3 各种烧结机制存在条件的理论分析第39-47页
        2.3.1 爆炸焊接窗口理论第40-43页
        2.3.2 颗粒间的微爆炸焊接行为第43-46页
        2.3.3 球形孔隙的塑性塌缩第46页
        2.3.4 颗粒间的摩擦焊接沉能第46-47页
        2.3.5 粉末材料中微冲击波能量耗散第47页
    2.4 爆炸烧结中各种能量沉积机制的划分及存在范围第47-48页
    2.5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3 爆炸粉末烧结的微爆炸焊接沉能机制分析第51-83页
    3.1 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对称碰撞模型第51-52页
    3.2 求解爆炸焊接流场的理论基础第52-57页
        3.2.1 基本方程第52-53页
        3.2.2 平面势流第53-56页
        3.2.3 复函数微分第56-57页
    3.3 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对称碰撞模型的平面速度法第57-67页
        3.3.1 基本原理与方法第57-60页
        3.3.2 求解过程第60-67页
    3.4 爆炸焊接流场内变形能的计算第67-70页
    3.5 爆炸焊接流场内温度场的求解第70-77页
        3.5.1 绝热压缩的贡献第70-71页
        3.5.2 畸形变形能的贡献第71-76页
        3.5.3 爆炸焊接驻点近区温度场的有限差分解法第76-77页
    3.6 结果及分析第77-80页
    3.7 小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4 爆炸粉末烧结颗粒间摩擦引起的界面温升研究第83-100页
    4.1 高压楔入模型第83-85页
    4.2 颗粒间摩擦力同温度的关系第85-86页
    4.3 摩擦焊接过程时间的数值研究第86-89页
    4.4 考虑传热时颗粒界面温度的计算第89-94页
        4.4.1 积分法的基本概念第89-90页
        4.4.2 不考虑尺寸效应时颗粒界面摩擦升温的计算第90-93页
        4.4.3 考虑尺寸效应时颗粒界面摩擦升温的计算第93-94页
    4.5 材料在高压下的熔点第94页
    4.6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4-96页
    4.7 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5 爆炸粉末烧结微孔隙闭合沉能研究第100-119页
    5.1 不可压缩一维球对称塌缩控制方程第101-107页
        5.1.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第101-103页
        5.1.2 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第103-104页
        5.1.3 带传热项的能量守恒方程第104-107页
    5.2 刚热粘塑性球对称塌缩一维流动的解法第107-110页
    5.3 计算及分析第110-116页
    5.4 小结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19页
6 微冲击波耗散沉能机制第119-135页
    6.1 多层片组冲击动力学模型第119-122页
    6.2 金属粉末加卸载过程及能量沉积特殊性分析第122-124页
    6.3 固体在高压下等压形式的物态方程第124-125页
    6.4 多孔材料的冲击绝热线和等熵卸载线的确定第125-128页
    6.5 多层片组动态压实过程中沉积能量的确定第128-129页
    6.6 多层片组中微冲击波的演化第129-130页
    6.7 多层片组冲击温度计算第130-131页
    6.8 小结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5页
7 计入熔化效应的多孔材料等压推广冲击状态方程第135-146页
    7.1 计入熔化效应的P-α模型第136-138页
    7.2 等压推广多孔材料冲击状态方程第138-140页
    7.3 结果及分析第140-143页
    7.4 小结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46-148页
    8.1 结论第146-147页
    8.2 问题与展望第147-148页
创新点摘要第148-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萘环聚芳醚酮及聚芳醚砜类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沉降性浆体速度与浓度分布耦合模型及迁移速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