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关于科技金融服务的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关于科技金融服务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的技术路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阐释 | 第22-24页 |
2.1.1 科技金融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 第23-24页 |
2.2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4页 |
2.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4-25页 |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3 国内外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6-34页 |
3.1 美国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26-28页 |
3.1.1 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26页 |
3.1.2 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 第26-27页 |
3.1.3 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27-28页 |
3.2 日本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28-29页 |
3.2.1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 第28页 |
3.2.2 日本政府对科技金融的重视 | 第28-29页 |
3.2.3 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 第29页 |
3.3 国内其他省市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29-33页 |
3.3.1 北京市经验 | 第29-31页 |
3.3.2 上海市经验 | 第31-32页 |
3.3.3 深圳市经验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4-45页 |
4.1 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现状 | 第34-41页 |
4.1.1 政府科技金融服务现状 | 第34-37页 |
4.1.2 山东省银行业发展现状 | 第37页 |
4.1.3 山东省证券期货业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4.1.4 山东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4.1.5 山东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4.1.6 其它相关机构科技金融服务现状 | 第40-41页 |
4.2 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4.2.1 政府金融服务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 第41-42页 |
4.2.2 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模式有待创新 | 第42页 |
4.2.3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筹 | 第42-43页 |
4.2.4 金融产品难以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 第43页 |
4.2.5 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的规范化程度尚需加强 | 第43-44页 |
4.2.6 企业自身存在产权等问题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性分析与仿真模拟 | 第45-56页 |
5.1 科技金融服务有效性的概念 | 第45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45-47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45-46页 |
5.2.2 基本模型 | 第46-47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7-55页 |
5.3.1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5.3.2 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5.3.3 JOHANSON协整检验 | 第48-49页 |
5.3.4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3.5 基于MATLAB的灰色仿真模拟 | 第52-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思路 | 第56-61页 |
6.1 加快政府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 | 第56-57页 |
6.1.1 优化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 | 第56页 |
6.1.2 强化科技金融政策支持 | 第56-57页 |
6.1.3 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改革 | 第57页 |
6.2 提高金融机构及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工作成效 | 第57-59页 |
6.2.1 优化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支服务方式 | 第57-58页 |
6.2.2 优化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方式 | 第58页 |
6.2.3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帮扶作用 | 第58-59页 |
6.2.4 改善科技保险与科技担保服务环境 | 第59页 |
6.2.5 优化科技企业服务、支持与监督体系 | 第59页 |
6.3 优化科技企业内部建设 | 第59-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1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