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9-20页 |
| 1 绪论 | 第20-30页 |
| 1.1 硝酸盐与六价铬污染治理 | 第20-21页 |
| 1.2 硝酸盐的治理方法 | 第21-23页 |
| 1.3 六价铬的治理方法 | 第23-25页 |
| 1.4 细菌硝酸盐还原与Cr(Ⅵ)还原机理 | 第25-27页 |
| 1.5 生物脱除硝酸盐与Cr(Ⅵ)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1.7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2 假单胞菌LZ-4 好氧还原硝酸盐和Cr(Ⅵ)能力分析 | 第30-46页 |
| 2.1 前言 | 第30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3 菌株LZ-4 同时还原硝酸盐和Cr(Ⅵ)的机理研究 | 第46-58页 |
| 3.1 前言 | 第46页 |
|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 3.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0-5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4 固定化菌株LZ-4 结合活性污泥处理废水中Cr(Ⅵ)与硝酸盐 | 第58-76页 |
| 4.1 前言 | 第58页 |
| 4.2 实验材料和人工废水 | 第58-59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 4.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2-7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