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的比较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8-19页 |
1 绪论 | 第19-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 国内外粉尘防治技术分析与比较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23-25页 |
2 常见防尘技术机理及比较 | 第25-31页 |
2.1 喷雾降尘机理 | 第25-28页 |
2.2 煤层注水减尘机理 | 第28-29页 |
2.3 物理防尘机理 | 第29-30页 |
2.4 化学降尘机理 | 第30页 |
2.5 防尘机理比较 | 第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气水雾化影响因素及气水喷雾设备简介 | 第31-43页 |
3.1 气水雾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3.2 气水雾化除尘效果的实验研究 | 第34-38页 |
3.3 气水喷雾系列设备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现场应用调查 | 第43-55页 |
4.1 调查对象 | 第43页 |
4.2 综采(综放)工作面防尘技术应用效果 | 第43-47页 |
4.3 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 第47-51页 |
4.4 炮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 第51页 |
4.5 炮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 第51-52页 |
4.6 防降尘技术效果对比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煤矿粉尘检测及防护设施调查 | 第55-67页 |
5.1 检测对象 | 第55页 |
5.2 检测评价依据和粉尘限值 | 第55页 |
5.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布局 | 第55-58页 |
5.4 检测方法和质控措施 | 第58页 |
5.5 检测结论 | 第58-64页 |
5.6 粉尘检测结果分析和防护设施情况 | 第64-6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井下防降尘措施改造 | 第67-75页 |
6.1 R矿井下防尘现状 | 第67页 |
6.2 综(采)掘机高压外喷雾系统技术改造 | 第67-71页 |
6.3 防尘帘净化水幕和防尘管路改造 | 第71-72页 |
6.4 改造后粉尘浓度检测 | 第72-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7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设计 | 第75-91页 |
7.1 旧有防尘系统概况和井下粉尘现状 | 第75-76页 |
7.2 矿井尘源分析 | 第76-77页 |
7.3 综合防尘设计 | 第77-84页 |
7.4 其他防尘方案 | 第84-85页 |
7.5 矿井巷道水幕的自动控制和巷道粉尘冲洗 | 第85-86页 |
7.6 防尘方案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 第86-90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8.1 结论 | 第91页 |
8.2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10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