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 芒果苷的性质 | 第13-14页 |
2 PLGA多孔微球简介 | 第14-15页 |
3 Pickering乳液简介 | 第15-18页 |
4 本实验研究思路及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空白PLGA多孔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0-35页 |
1 前言 | 第20页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0-21页 |
2.1 仪器 | 第20-21页 |
2.2 材料 | 第21页 |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21-30页 |
3.1 一步法制备空白PLGA微球 | 第21-23页 |
3.1.1 亲水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21页 |
3.1.2 微球的制备 | 第21-22页 |
3.1.3 微球的电镜表征和粒径测定 | 第22-23页 |
3.2 二步法工艺的优化 | 第23-30页 |
3.2.1 初乳中H30疏水二氧化硅与中间油相比例的筛选 | 第23-24页 |
3.2.2 初乳中内水相与中间油相比例的筛选 | 第24-25页 |
3.2.3 复乳中N20亲水二氧化硅与外水相比例的筛选 | 第25-26页 |
3.2.4 复乳中初乳与外水相比例的筛选 | 第26-28页 |
3.2.5 PLGA与二氯甲烷比例的筛选 | 第28-29页 |
3.2.6 二步法制备空白PLGA多孔微球的工艺 | 第29-30页 |
3.2.7 空白PLGA多孔微球的电镜表征和粒径测定 | 第30页 |
4 分析讨论 | 第30-34页 |
4.1 乳液模板的优化 | 第30-31页 |
4.2 结构材料在中间油相中的比例 | 第31-32页 |
4.3 乳化剂的选择 | 第32页 |
4.4 乳液模板的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4.5 乳化方法 | 第33页 |
4.6 中间油相的除去方式 | 第33-34页 |
4.7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载芒果苷PLGA多孔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和性质测定 | 第35-58页 |
1 前言 | 第35页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5-36页 |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36-52页 |
3.1 载药微球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考察 | 第36-42页 |
3.1.1 色谱条件与适用性 | 第36页 |
3.1.2 样品溶液进样前处理 | 第36页 |
3.1.3 芒果苷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3.1.4 载药微球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3.1.5 载药微球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3.1.6 方法学考察 | 第38-42页 |
3.2 载药微球制备的工艺考察 | 第42-48页 |
3.2.1 芒果苷普通粉超微粉碎时间的筛选 | 第42-43页 |
3.2.2 芒果苷超微粉的制备 | 第43页 |
3.2.3 芒果苷超微粉混悬液的制备 | 第43页 |
3.2.4 芒果苷饱和溶液的制备 | 第43-44页 |
3.2.5 包混悬液法制备载药微球的工艺考察 | 第44-45页 |
3.2.6 包饱和溶液法制备载药微球的工艺考察 | 第45-46页 |
3.2.7 饱和溶液吸附法制备载药微球的工艺考察 | 第46-47页 |
3.2.8 芒果苷饱和溶液和芒果苷超微粉混悬液浓度的测定 | 第47页 |
3.2.9 三种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47页 |
3.2.10 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47-48页 |
3.2.11 载芒果苷PLGA多孔微球的电镜表征和粒径测定 | 第48页 |
3.3 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测试 | 第48-52页 |
3.3.1 载药微球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8-49页 |
3.3.2 原料药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3.3.3 空白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3.3.4 专属性的考察 | 第49-50页 |
3.3.5 体外释药对比实验 | 第50-52页 |
4 分析讨论 | 第52-57页 |
4.1 含量测定方法 | 第52页 |
4.1.1 方法的选择 | 第52页 |
4.1.2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 第52页 |
4.2 制备工艺 | 第52-55页 |
4.2.1 芒果苷分散介质的选择和提高其在分散介质中含量的方法 | 第52-53页 |
4.2.2 混悬液中芒果苷含量对制备工艺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54-55页 |
4.3 体外释药测试 | 第55-57页 |
4.3.1 释药方法 | 第55页 |
4.3.2 漏槽条件 | 第55页 |
4.3.3 缓释原理及效果 | 第55-56页 |
4.3.4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载药微球的肠道代谢测试 | 第58-64页 |
1 前言 | 第58页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58页 |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58-62页 |
3.1 TSB培养基的制备 | 第58-59页 |
3.2 人肠道菌群液的制备 | 第59页 |
3.3 载药微球组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3.4 原料药组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3.5 空白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3.6 专属性的考察 | 第59-62页 |
4 讨论分析 | 第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4-67页 |
1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 第64页 |
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64-65页 |
3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综述 | 第72-80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