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兰州市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环境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2-19页
        1.2.1 大气环境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2-14页
        1.2.2 食物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4-16页
        1.2.3 土壤和积尘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6-18页
        1.2.4 水环境中PAHs的污染现状第18-19页
    1.3 PAHs的暴露评价第19-21页
    1.4 PAHs健康风险评价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8页
    2.1 材料第24-26页
        2.1.1 试剂第24-25页
        2.1.2 仪器第25-26页
    2.2 方法第26-38页
        2.2.1 调查方法第26-27页
        2.2.2 采样方法第27-28页
        2.2.3 预处理方法第28-30页
        2.2.4 分析方法第30-32页
        2.2.5 PAHs健康风险评价第32-35页
        2.2.6 致癌风险评价第35-38页
第三章 兰州地区多介质PAHs污染特征第38-62页
    3.1 PAHs标准曲线第38-39页
    3.2 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第39-46页
        3.2.1 不同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第39-42页
        3.2.2 不同时期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第42-46页
    3.3 食物中∑PAHs污染特征第46-50页
        3.3.1 不同地区食物中∑PAHs污染特征第46-47页
        3.3.2 不同时期食物中∑PAHs染特征第47-50页
    3.4 土壤/积尘中PAHs污染特征第50-57页
        3.4.1 土壤中PAHs污染特征第50-53页
        3.4.2 积尘中PAHs污染特征第53-57页
    3.5 饮用水中∑PAHs污染特征第57-61页
        3.5.1 不同地区∑PAHs污染特征第57-59页
        3.5.2 不同时期∑PAHs污染特征第59-61页
    3.6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兰州市PAHs的暴露评价第62-83页
    4.1 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暴露评价第62-65页
    4.2 食物中PAHs暴露评价第65-70页
    4.3 土壤中PAHs暴露评价第70-73页
    4.4 积尘中PAHs暴露评价第73-77页
    4.5 饮用水中PAHs暴露评价第77-80页
    4.6 不同暴露途径中PAHs的总暴露评价第80-81页
    4.7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兰州市PAHs的致癌风险评价第83-93页
    5.1 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3-84页
        5.1.1 不同地区人群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3页
        5.1.2 不同时期人群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3-84页
    5.2 食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4-85页
        5.2.1 不同地区人群食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4-85页
        5.2.2 不同时期人群食物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5页
    5.3 土壤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5-87页
        5.3.1 不同地区人群土壤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5-86页
        5.3.2 不同时期人群土壤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6-87页
    5.4 积尘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7-89页
        5.4.1 不同地区人群积尘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7-88页
        5.4.2 不同时期人群积尘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8-89页
    5.5 饮用水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9-90页
        5.5.1 不同地区人群饮用水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89-90页
        5.5.2 不同时期人群饮用水中PAHs致癌风险评价第90页
    5.6 不同暴露途径的PAHs总致癌风险评价第90-91页
    5.7 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创新点第94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水期农村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以洛阳市洛龙区为例
下一篇:云式除尘技术脱除分子筛尾气细颗粒物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