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玻璃化转变 | 第11-23页 |
1.2.1 玻璃化转变的现象 | 第12-15页 |
1.2.2 过冷液体的弛豫 | 第15-16页 |
1.2.3 结构弛豫动力学 | 第16-19页 |
1.2.4 玻璃态的结构 | 第19-20页 |
1.2.5 玻璃化转变的理论模型 | 第20-23页 |
1.3 玻璃形成能力及经验规律 | 第2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25-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5-38页 |
2.2.1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 第26-29页 |
2.2.2 介电谱技术 | 第29-35页 |
2.2.3 微量热技术 | 第35-37页 |
2.2.4 电流变技术 | 第37-38页 |
第3章 药物分子体系的玻璃化转变研究 | 第38-67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热力学特征温度的确定 | 第40-43页 |
3.3 药物分子的介电测量 | 第43-46页 |
3.4 热力学方法确定药物分子的m值 | 第46-53页 |
3.5 药物分子非指数性参数的确定 | 第53-59页 |
3.5.1 介电弛豫方法确定 βKWW | 第54-55页 |
3.5.2 焓弛豫方法确定 βKWW | 第55-59页 |
3.6 药物分子的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 第59-65页 |
3.6.1 药物分子玻璃形成能力的分类 | 第60页 |
3.6.2 药物分子玻璃形成能力的判据 | 第60-61页 |
3.6.3 与药物分子玻璃形成相关的参量 | 第61-63页 |
3.6.4 影响GFA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参量间的关联 | 第63-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二元小分子体系的玻璃化转变研究 | 第67-91页 |
4.1 引言 | 第67-69页 |
4.2 二元混合体系的Tg及经验方程 | 第69-70页 |
4.3 不同混合模式的二元小分子体系Tg行为 | 第70-87页 |
4.3.1 MMT-MOT体系 | 第70-74页 |
4.3.2 m-DBB-o-DBB体系 | 第74-77页 |
4.3.3 m-MMB-o-MMB体系 | 第77-79页 |
4.3.4 BZL-MNA体系 | 第79-82页 |
4.3.5 12PDA-PG体系 | 第82-85页 |
4.3.6 比较不同混合模式的体系的Tg行为 | 第85-87页 |
4.4 不同混合模式的二元体系的m值 | 第87-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苯的玻璃化转变研究 | 第91-112页 |
5.1 引言 | 第91-93页 |
5.2 五组含苯的二元体系混合热的确定 | 第93-96页 |
5.3 五组含苯的二元体系玻璃化转变研究 | 第96-103页 |
5.4 含苯的二元体系强弱性参数m研究 | 第103-108页 |
5.5 苯的玻璃形成能力 | 第108-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