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5.1 知识社会学 | 第13-18页 |
1.5.2 知识生产 | 第18-19页 |
1.5.3 星座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 星座知识的传播概况 | 第22-30页 |
2.1 知识与星座知识: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知识 | 第22-23页 |
2.1.2 星座知识 | 第23-24页 |
2.2 星座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历程 | 第24-26页 |
2.3 新媒体语境下星座知识的传播现状 | 第26-30页 |
2.3.1 星座知识在微博客平台的传播 | 第26-27页 |
2.3.2 新浪微博“同道大叔”的星座知识传播 | 第27-30页 |
3 星座知识的生产:基于新浪微博“同道大叔”的内容分析 | 第30-50页 |
3.1 星座知识的文本形成 | 第30-38页 |
3.1.1 星座符号形象化 | 第30-31页 |
3.1.2 星座性格标准化 | 第31-32页 |
3.1.3 话题微博聚集平台人气 | 第32-38页 |
3.2 星座知识的文本特色 | 第38-44页 |
3.2.1 吐槽话语模式常态化 | 第38-40页 |
3.2.2 以感性诉求为主 | 第40-43页 |
3.2.3 占卜色彩淡化 | 第43-44页 |
3.3 星座知识的文本形式 | 第44-50页 |
3.3.1 图文微博 | 第44-45页 |
3.3.2 音频微博 | 第45-47页 |
3.3.3 短视频微博 | 第47-50页 |
4 星座知识的建构机制 | 第50-65页 |
4.1 建构基础:利用传统命理话语资源 | 第50-57页 |
4.1.1 用以预测命运的占星术传统 | 第51-54页 |
4.1.2 用以固化印象的宿命论基调 | 第54-57页 |
4.2 建构平台:新媒体提供新的传播环境 | 第57-61页 |
4.2.1 新媒体平台知识门槛降低 | 第57-58页 |
4.2.2 新媒体平台知识内容浅化娱乐化 | 第58-59页 |
4.2.3 知识实体改变 | 第59-60页 |
4.2.4 受众移动化 | 第60-61页 |
4.3 建构过程:新媒体为受众平权 | 第61-65页 |
4.3.1 受众参与议程设置 | 第61-62页 |
4.3.2 互动抽奖保持受众参与度 | 第62-65页 |
5 星座知识建构的现实意义 | 第65-72页 |
5.1 集体互动增强群体认同感 | 第65-66页 |
5.2 惯习分类强化群体身份感 | 第66-69页 |
5.3 星座知识嵌入日常生活 | 第69-72页 |
5.3.1 维系群体友谊 | 第70页 |
5.3.2 认知陌生他者 | 第70页 |
5.3.3 处理人际关系 | 第70-71页 |
5.3.4 缓解现实压力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