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新型淋滤式复合湿地对低碳氮比河水深度净化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2 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物理化学方法第17-18页
        1.2.2 生物方法第18-20页
        1.2.3 生态修复方法第20-22页
    1.3 人工湿地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第22-27页
        1.3.1 人工湿地技术及其机理第22-23页
        1.3.2 复合型湿地的开发及应用第23-24页
        1.3.3 人工湿地脱氮原理第24-26页
        1.3.4 反硝化碳源简介第26-2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7-29页
        1.4.1 目的意义第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页
        1.4.3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塘西河水深度净化中试工程运行与监测第29-38页
    2.1 工程简介第29页
    2.2 工艺设计第29-30页
    2.3 中试工程的运行与监测第30-32页
        2.3.1 进水水质第30-31页
        2.3.2 中试工程的运行与监测第31页
        2.3.3 分析方法第31-32页
    2.4 中试工程对塘西河水净化效果分析第32-36页
        2.4.1 对COD_(Cr)的去除效果第32-33页
        2.4.2 对氮元素去除效果第33-35页
        2.4.3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2.4.4 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第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反硝化碳源筛选与释碳性能研究第38-51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2.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2.3 分析方法第40-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3.1 反硝化碳源材料的表征第42-45页
        3.3.2 反硝化碳源释碳性能研究第45-47页
        3.3.3 反硝化碳源溶解有机质研究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反硝化碳源脱氮效果研究第51-70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4.2.1 实验装置第51-52页
        4.2.2 实验材料第52-53页
        4.2.3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4 分析方法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8页
        4.3.1 实验期间理化指标的变化第55-57页
        4.3.2 出水COD_(Cr)的变化第57页
        4.3.3 各模拟柱的脱氮效果第57-64页
        4.3.4 填料表面电镜扫描第64-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碱渣的重金属污染土固化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大别造山带混合岩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