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基本概念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基于Scheimpflug 技术的眼科仪器 | 第13-15页 |
·几何标定方法 | 第15-17页 |
·摄像机几何标定 | 第15-16页 |
·光束平差法 | 第16页 |
·投影机几何标定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8-32页 |
·数字结构光系统及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摄像机模型 | 第20-29页 |
·坐标系统及变换关系 | 第21-24页 |
·摄像机的线性模型 | 第24-26页 |
·摄像机的非线性模型 | 第26-29页 |
·径向畸变 | 第27页 |
·切向畸变 | 第27页 |
·像平面畸变 | 第27-28页 |
·内方位元素误差 | 第28-29页 |
·待标定参数的数学模型 | 第29页 |
·投影机模型 | 第29-30页 |
·计算物点坐标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的几何标定 | 第32-47页 |
·标定方案 | 第32-33页 |
·摄像机的标定方案 | 第32页 |
·投影仪的标定方案 | 第32-33页 |
·需标定的几何参数 | 第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估计几何参数向量的方法 | 第33-38页 |
·初始化数据 | 第33-34页 |
·2D-DLT 法估计参数 | 第34-38页 |
·单应矩阵求解 | 第34-36页 |
·对内参数的约束 | 第36页 |
·标定参数求解 | 第36-38页 |
·优化几何参数向量的方法 | 第38-46页 |
·多点多视图几何模型 | 第38-40页 |
·平面圆共线方程 | 第40-42页 |
·光束平差法 | 第42-45页 |
·平差问题表述 | 第42-43页 |
·确定权矩阵 | 第43页 |
·稀疏LM 法 | 第43页 |
·法方程矩阵的计算 | 第43-44页 |
·平差精度 | 第44-45页 |
·平差过程 | 第45-46页 |
·平差摄像机 | 第45页 |
·平差投影机 | 第45页 |
·标定立体视觉参数 | 第45-46页 |
·平差控制点模板坐标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特征的自动检测 | 第47-52页 |
·自动检测圆块标志物的方法 | 第47页 |
·椭圆特征检测过程 | 第47-51页 |
·二值化 | 第48页 |
·快速像素标记 | 第48页 |
·椭圆块判定 | 第48-49页 |
·椭圆拟合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第52-58页 |
·标定过程 | 第52-53页 |
·摄像机的几何标定过程 | 第52页 |
·投影机的几何标定过程 | 第52-53页 |
·控制点模板坐标的标定过程 | 第53页 |
·系统的最佳投影参数 | 第53-54页 |
·系统的几何标定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系统的几何参数 | 第54-55页 |
·标定精度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58页 |
·研究成果 | 第5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8页 |
·后续研究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