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光动力治疗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光动力治疗发展 | 第13页 |
1.2.2 光动力治疗机理 | 第13-15页 |
1.3 活性氧簇 | 第15-16页 |
1.4 光敏剂 | 第16-19页 |
1.4.1 光敏剂的特点 | 第16-17页 |
1.4.2 光敏剂的发展 | 第17-19页 |
1.5 卟啉 | 第19-30页 |
1.5.1 卟啉的基本性质 | 第19-20页 |
1.5.2 卟啉的合成 | 第20-24页 |
1.5.3 卟啉类光敏剂 | 第24-30页 |
1.6 纳米载体-光敏剂体系 | 第30-34页 |
1.6.1 聚酯纤维和聚丙烯酰胺纳米颗粒 | 第30-31页 |
1.6.2 脂质体纳米颗粒 | 第31页 |
1.6.3 树枝状大分子纳米颗粒 | 第31-32页 |
1.6.4 纳米硅(Si NPs) | 第32页 |
1.6.5 纳米金(AuNPs) | 第32页 |
1.6.6 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CQDs and GQDs) | 第32-33页 |
1.6.7 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 | 第33-34页 |
1.7 本文设计思路及意义 | 第34-36页 |
第2章 铂卟啉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56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2.2.2 合成步骤 | 第38-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2.3.1 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2-53页 |
2.3.2 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铂卟啉的体外光动力治疗性能研究 | 第56-74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61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6-57页 |
3.2.2 溶液配制 | 第57-58页 |
3.2.3 卟啉-DNA光谱测试 | 第58页 |
3.2.4 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测试 | 第58-59页 |
3.2.5 细胞培养 | 第59页 |
3.2.6 共聚焦成像 | 第59页 |
3.2.7 亚细胞定位 | 第59-60页 |
3.2.8 暗细胞毒性 | 第60页 |
3.2.9 光细胞毒性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3.3.1 紫外可见光谱 | 第61-64页 |
3.3.2 荧光发射光谱 | 第64-65页 |
3.3.3 圆二色光谱 | 第65-66页 |
3.3.4 单线态氧产生能力 | 第66-68页 |
3.3.5 亚细胞定位 | 第68-70页 |
3.3.6 光细胞毒性与暗细胞毒性 | 第70-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