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国家近期出台的食品监管有关措施 | 第11-12页 |
二、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进展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3-15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第15-17页 |
一、监管机构 | 第15页 |
二、监管法规与政策 | 第15-16页 |
三、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18-19页 |
二、加拿大模式 | 第19页 |
三、英国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一、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三、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中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 第24-26页 |
(一) 食品监管部门部分职能交叉 | 第24-25页 |
(二) 食品监管经费严重不足 | 第25-26页 |
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 第26-27页 |
三、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严重滞后 | 第27-28页 |
(一)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 第27-28页 |
(二)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有待整合 | 第28页 |
四、企业行业自律机制有待加强 | 第28-29页 |
五、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存在症结的深层次分析 | 第30-34页 |
第四章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 第34-44页 |
第一节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一、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维护消费者公共利益的一项义务和责任 | 第34-35页 |
二、食品安全监管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举措 | 第35页 |
三、食品安全监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一项职能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的理论依据 | 第37-44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37-42页 |
(一) 公共利益理论与食品安全管制 | 第38-40页 |
(二) 食品业的特殊性与食品安全管制 | 第40-41页 |
(三)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食品安全管制 | 第41-42页 |
二、理论模型:食品安全事件的制度成因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值得借鉴的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 第44-48页 |
一、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的管理体制 | 第44-45页 |
二、注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46页 |
三、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与危险性评价体系 | 第46页 |
四、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 第46-47页 |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由“苏丹红”事件透视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一、“苏丹红事件”的始末 | 第48-49页 |
二、“苏丹红”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 第49-51页 |
第七章 实证分析——佐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51-55页 |
一、江苏省生产领域食品生产企业现状 | 第51-53页 |
二、2007 年全省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 第53-54页 |
三、江苏省监管部门强化食品监管采取的措施 | 第54-55页 |
第八章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 第55-64页 |
一、完善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55-57页 |
二、加快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 第57-58页 |
三、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 第58-60页 |
(一)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 | 第58-59页 |
(二) 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 | 第59-60页 |
四、完善监督执法管理制度 | 第60页 |
五、建立良好的政府监管外部环境 | 第60-64页 |
(一) 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61-62页 |
(二)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 第62页 |
(三)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