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可信度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用户可信度概念的引入 | 第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1.4 本文的组织 | 第9-1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背景知识 | 第10-17页 |
2.1 IDS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2.1.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2.1.2 CIDF系统模型 | 第10-11页 |
2.1.3 IDS分类 | 第11-12页 |
2.1.4 入侵检测过程 | 第12页 |
2.2 PKI信任模型 | 第12-15页 |
2.2.1 严格层次模型 | 第13-14页 |
2.2.2 分布式信任结构 | 第14页 |
2.2.3 Web模型 | 第14-15页 |
2.2.4 以用户为中心模型 | 第15页 |
2.3 P2P对等网络概念 | 第15-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用户可信模型 | 第17-21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3.2 用户可信模型 | 第17-20页 |
3.2.1 实体信任关系特点 | 第18页 |
3.2.2 模型的具体设计目标 | 第18-19页 |
3.2.3 模型的具体设计思想 | 第19-2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4章 用户可信度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4.1 符号约定 | 第21页 |
4.2 用户可信度计算模型 | 第21-27页 |
4.2.1 直接用户可信度计算模型 | 第22-25页 |
4.2.2 间接用户可信度计算模型 | 第25-2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5章 UTD-IDS框架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8-34页 |
5.1 UTD-IDS框架结构 | 第28-29页 |
5.2 UTD表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5.3 协同预警原理 | 第30-32页 |
5.4 入侵响应分析 | 第32页 |
5.5 自动响应原理 | 第32-3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6章 传统IDS与UTD-IDS比较 | 第34-35页 |
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