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国外污水处理 | 第9-10页 |
1.1.1 国外污水处理的发展 | 第9页 |
1.1.2 国外污水处理厂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2 我国污水处理 | 第10-12页 |
1.2.1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 | 第10页 |
1.2.2 我国污水处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3-21页 |
2.1 城市概况 | 第13-15页 |
2.1.1 城市性质 | 第13页 |
2.1.2 城市供水及排水现状 | 第13-15页 |
2.2 工程服务范围 | 第15-16页 |
2.3 工程建设规模 | 第16-19页 |
2.3.1 污水量的确定 | 第16-18页 |
2.3.2 建设规模确定 | 第18-19页 |
2.4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确定 | 第19-20页 |
2.4.1 污水厂进水水质 | 第19-20页 |
2.4.2 受纳水体 | 第20页 |
2.5 污水处理程度确定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论证 | 第21-37页 |
3.1 工艺选择原则 | 第21页 |
3.2 本工程处理难点 | 第21页 |
3.3 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 | 第21-24页 |
3.3.1 大颗粒固体及砂砾的去除 | 第21-22页 |
3.3.2 进水悬浮物(SS)的去除 | 第22页 |
3.3.3 有机物的去除 | 第22页 |
3.3.4 NH3-N、TP 去除 | 第22-24页 |
3.4 本项目污水水质分析 | 第24-25页 |
3.4.1 可生化性 | 第24页 |
3.4.2 生物脱氮除磷可行性 | 第24-25页 |
3.5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 第25-31页 |
3.5.1 A2/O 工艺 | 第25-27页 |
3.5.2 SBR 工艺系列 | 第27-28页 |
3.5.3 氧化沟法 | 第28-31页 |
3.6 生物处理方案的确定 | 第31页 |
3.7 消毒处理工段方案比选确定 | 第31-33页 |
3.7.1 消毒方案比选 | 第32-33页 |
3.7.2 消毒方案确定 | 第33页 |
3.8 污泥处理工段方案比选确定 | 第33-37页 |
3.8.1 污泥产量 | 第33-34页 |
3.8.2 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方案比选确定 | 第34-35页 |
3.8.3 污泥稳定工艺、处置方案比选确定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 第37-56页 |
4.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与确定 | 第37页 |
4.1.1 污水处理厂选址原则 | 第37页 |
4.1.2 项目选址位置 | 第37页 |
4.2 污水处理厂工程总平面设计 | 第37-38页 |
4.2.1 总平面布置 | 第37-38页 |
4.2.2 厂区建筑物 | 第38页 |
4.3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 第38-45页 |
4.3.1 设计污水处理量 | 第38-39页 |
4.3.2 主要构建物设计 | 第39-45页 |
4.4 电气与自控设计 | 第45-51页 |
4.4.1 电气设计 | 第45-49页 |
4.4.2 自控仪表设计 | 第49-51页 |
4.5 土建设计 | 第51-56页 |
4.5.1 建筑设计 | 第51-53页 |
4.5.2 结构设计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页 |
5.2 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